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在河南油田下二门油矿出台了一项新规定——采油队职工之间可以自行选择搭档。甚至不同采油队的人有互换的意愿,经申报同意后,也可以跨队调整。那么,该矿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人与人相处,难免有个个性差异,一般保持距离,也就避免了矛盾的产生。但总有些“麦芒”人和“针尖”人,虽然工作一起,见面却总是爱搭不理,使一个团结的集体变成了“战斗”的集体。如果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调节,来改变一种天生不相调和的性格冲突,其费力也多多,其功效也小小,严重影响了班组的凝聚力。
笔者几年前,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外包队到我单位施工,我作为安全监护人在旁监护,两人脾气,格格不入,一言不合,其中一个就大力掷下手中扳手,愤然站起,不料却忘记了头顶横置地一根钢管,一头撞上,人在盛怒之下,其力之大可想而知,幸亏他带着安全帽,即便这样,也在“当头棒喝”下,废然倒地。最终,工作也没有完成。你看,这样的工作搭档形成的合力不要说“泰山移”了,简直就成了负数。
与这种“水火不容”相反的是“水乳交融”的和谐关系。用咱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对脾气”。工作中往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心有灵犀。这样的默契友谊千百年来一直被人津津乐道,我们常说的“管鲍之交”就是东周时期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两人一起经商,管仲总是把利润的大半拿走,剩下的小半留给鲍叔牙,旁人代不平,鲍叔牙说:“他家里经济困难,比我更需要钱。”两军对垒时,鲍叔牙冲锋在前,管仲呐喊与后。人皆谤之,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怯战,是怕万一战死,家中老母无人照料。”管仲感慨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后来,齐桓公在两人的辅佐下,成为五霸之一。试想,如果领导班子,基层班组都能如“管鲍”这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相互理解,配合默契,何愁工作干不好,何愁困难克服不掉呢?
下二门油矿领导敏锐的注意到了这一点,这才有了这样的调整。几个个月来,班组的笑声多了,工作的质量好了,生产的效率高了,快乐工作来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