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1|回复: 1

艺术中的必然与偶然

发表于 2016-4-1 16:57: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必然”与“偶然”,向来是艺术创作领域争论不休的一个核心话题。
  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存在着“兴往神来”、“妙手偶得”的情形,于是大家将其归之于说不清道不明的“灵感”,也就引发人们对偶然必然的讨论。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就是一个“必然”的极端,他的作品中的每根线条、每片颜色,都是长久寻思的结果。在他看来,偶然与本能,只能在“一般艺术制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所谓“雕琢之致,翻成自然”,类似于诗词创作中“两句三年得”,“捻断数根须”的“苦吟派”。同样是画嘉陵江山水,李思训“期月方成”,吴道子则“一日而就”。这就是所谓的灵感,特点是正在于它的随机性与偶然性,所谓来无影而去无踪,人类至今还没有找到随意控制灵感产生的办法。
  “惟正者能知变”,只有真正掌握了必然性的规律,才可能驾驭偶然性的灵感。“变者系正之变”,那个神奇的“百分之一”的灵感并非从天而降,恰恰是孕育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之中;“非其始即变也”,一开始就想抄捷径,直奔那偶然性而去,是注定“此路不通”的。
  关于“惟正者能知变”的道理,亦如“工笔”与“写意”之别。郑板桥在谈及“工”与“写”的关系时,也说了一句充满“辩证”意味的话:“必极工而后能写意,非不工而后能写意也”。
  记得有位研究中国古代美术史的西方学者说过一句话:即便是第二等的人才耽于写意画,也会导致“衰败”。其中“衰败”这个词语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句话的深层次含义是什么呢?相对于工笔画而言,写意画强调超越技巧与法度的约束,讲究笔墨的随机生发,似乎更倾向于艺术中的偶然性而非必然性。然而,殊不知写意画的“偶然”,正是建立在技巧与法度的“必然”的基础之上,是艺术到了高级阶段的产物。没有这样技巧法度的“必然”作为基础,所谓的“偶然”,所谓的写意,只能是空中楼阁。
  越过“必然”,捕捉“偶然”,试问有没有途径,不必蜿蜒曲折,而是直接进入艺术的“自由王国”?答案是否定的,努力作画可以“偶然”成功,但偷懒作画只能“必然”失败。灵感确实需要“偶然”来迸发,却逃不过绘画功底“必然”的积累。搞艺术跟做其他事情一样,都得脚踏实地,“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艺术之路如果真的那么平常容易,那么艺术就失去了她的尊贵与光辉,也就不称其为艺术了。
  来源:福建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3 15:54:26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楼主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