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4-2 15:06:36
|
查看全部
性别的社会期待如何影响收入?
虽然不易相处这一特点被视为竞争优势,但因为人们对于职业男性和职业女性的期待不同,因此它对男性的收入影响比对女性更大。
统计资料显示,美国男女的收入差距自1955年至今始终存在,在20世纪80年代曾一度显著缩小,现在则又有扩大的趋势。传统上解释性别原因导致收入差距 的理论有两种:需求论和供给论。需求论考虑的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需求和制度特点,供给论则从男女不同的人力资本和职业规划的角度阐述。这两种理论都有助于 理解易相处性对薪酬的影响,以及理解性别和易相处性共同对薪酬造成的影响。
人们通常认为,男性应该具有男子汉气概,个体性明显,集体性较弱,而女性应该温柔和蔼,集体性强,个体性弱。如果一个男人或女人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得不符合这种社会期待,Ta就会受到经济或社交方面的“制裁”。他们或者得不到承认,或者被剥夺了机会。
在这方面关于女性的研究比较多。无数论文发现,在传统的男性行业中取得成就的女性,都被视为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少数论文发现,表现得比较婆婆妈妈的男人也会受到社会“惩罚”——从事传统的女性行业的男人获得的尊重远低于同行业的女性和从事传统男性行业的男性。事实上,比较高调的女性和比较低调的男性在异性面前都不太有吸引力。
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不随和的女性的收入没有明显增加。因为经验告诉她们,如果表现得太“爷们儿”,就会受到社会常理的“惩罚”。所以,她们往往藏起一部分本性,比如在薪酬谈判中适当妥协或在意见相左时不发表看法。那些意识到自己人际关系不佳的女性比同样性格的男性为改善人际关系所付出的努力更多。这也许就是不易相处的女性与易相处的女性之间收入差距较小的原因吧。
等一等。既然不易相处的人比易相处的人更看重个人利益,那么不易相处的人会不会把自己的收入报得虚高呢?证据显示,反倒是易相处的人更可能把收入报得虚高。因为他们更愿意修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
对“老好人”的建议
让易相处的人一下子变成咄咄逼人的人恐怕不太现实,因此对“老好人”的建议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在涉及利益分配的谈判中(比如薪酬谈判),不要让人际关系的价值成为阻碍你说出自己需求、获得最大利益的绊脚石。
调查发现,擅于自我审查的女性在涉及利益分配的谈判中更容易获得好结果,因为她们能根据对手的强硬程度调整自己的强硬程度。如果对手非常坚持,她们也非常坚持;如果对手很容易妥协,她们也容易妥协。也就是说,她们不需要在所有的薪酬谈判中都步步紧逼,而是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此一来,她们也不需要放弃那些和善的亲社会性行为,而这些行为能给她们带来其他方面的好处,比如友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