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图为:蒲德贵长期深入到山村学校,拍摄了大量贫困孩子资料,望得到全社会关注。工作中,他多次被摔倒、病倒
蒲德贵背后的爱心故事
杨锦竺
今晚在《中国企业员工互动平台》上,读到大家对蒲德贵母亲给予了关注和支持,我作为蒲德贵的挚友,深受感动。
蒲德贵是我们松藻矿区新闻队伍的“大师”级人物,他不仅拥有强烈的事业心,也和他的母亲一样,拥有浓浓的爱心。他背后还隐藏着鲜为人知的爱心故事。
我和蒲德贵同是松藻矿区《春雨爱心俱乐部》成员,我对他十分了解,十分熟悉。回想两年来,我们共同爬坡上坎,翻越大山,冒着风寒,顶着烈日,在贵州,重庆等地寻找山区贫困孩子时,我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
我记得每次出门,蒲德贵都是最辛苦的人,他要背负二三十斤的摄影器材,在夏季汗水湿透衣衫;冬天凛冽的寒风挂伤他的面颊;2006年7月,我们连续跑了5个贫困山村,寻找到了3个急需要帮助的山区孩子,这期间,雨水多,车无法通行,我们就步行,在雨中,我们多次被摔倒,险些损坏了他的摄影器材。回矿区后,我们又加班加点赶写稿件,与全国各大媒体联系,寻求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身体的极度疲劳,蒲德贵累倒了,当月他住进了医院。稍息几天后,他又投入到这项爱心公益活动中来。
近两年来,我们携手跑了20多个贫困村,行程2000多里路,走访了10多个贫困孩子。写出了《弟弟拾荒供姐姐读书》、《渝黔两地市民携手关注贫困孩子》、《一个贫困女生的伤心求助》、《矿工影像扶助贫困生》等稿件,先后发表在遵义晚报、重庆晚报、工人日报等媒体上,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贫困学生蒋小萍、蒋祖洋、陈其丽等6名小孩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他们纷纷重返校园。
而今,我们的这项爱心活动暂时搁置了,没有了蒲德贵这位摄影大师,我们活动难以开展。最近,他告诉我没有太多的时间,等空了的时候再去寻访贫困孩子。他说,他不会放弃这项公益事业,不会看着贫困山区的孩子没书读,他和我约定还要多到贵州贫困山区去看看,了解山区孩子的生活状况,他要尽最大努力关心和帮助那些急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我们共事爱心活动的两年,蒲德贵对爱心事业的执着和热情深深感染和打动了我们爱心俱乐部的成员。前不久,他的弟弟得了尿毒症,却一直瞒着我们,他不愿意让我们为他承担心理负担,不愿意让我们看到他伤心的心情。
后得知真相,我们为他母亲的母爱深受感动,也为蒲德贵为他弟弟的同胞情付出的巨大努力而深受感染。通过蒲德贵的同事,我们了解到,这段时间来,蒲德贵为他的弟弟治病东奔西走,寻医问药,四处筹款,付出了太多太多,他甚至想到变卖他心爱的摄影器材。
蒲德贵充满了爱心,他的母亲很伟大,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都是我们松藻矿区的道德模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需要亲情,需要良好的道德风尚,也需要我们全社会人的爱心。正如9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全国道德模范时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始终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
在矿区,对于蒲德贵一家来说,他们遇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困难,他的弟弟需要关爱,同样他的母亲,以及他本人也需要关心。我们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中,我们都是一家人,谁遇到了困难,我们都需要鼎立相助,哪怕一句关爱的话,一声问候。
爱,需要传递;爱,需要延续;爱,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才能充满温暖、充满幸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需要我们的爱,让我们一起点燃爱的火焰,让寒冬也变得更加温暖。
杨锦竺 2007年11月22日星期四 22时3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