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
破困局 |
“相信”二字很重要 |
过去十几年间,中国制造以“Made In China”的标志走到了世界前沿,成为国人骄傲并提振国内经济发展,凭借低于发达国家的成本优势,以及高品质的制造工艺,中国制造经历了风生水起的繁荣阶段。 |
而如今,不断攀升的人工成本、融资成本以及汇率变化等因素,让中国制造的优势不再。许多从事传统制造的企业利润受到挤压,陷入微利、无利的生存困境,投资意愿逐渐减弱,对于未来发展的迷茫和困惑,让他们转向金融投资,而这一转念也让不少企业家再也“无心”回头,或者“无力”回头。 |
而在全国政协常委、浙江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看来,制造企业生存窘境并非必然。“外因固然重要,但主因还在企业,不同的发展理念和做法,其结果大不一样。” |
南存辉执掌的正泰集团始创于1984年,历经31年创业创新,由初创时期一个家庭作坊式小厂成长为中国工业电器龙头和新能源企业。 |
古语说”创业易、守业难”,那么该如何紧跟时代脚步,不被市场淘汰? |
南存辉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转型中最大的挑战是观念,要一直拥有忧患意识。以前家里条件不好,居安思危的意识从小养成并保留到现在。 |
谈及正泰转型成功的经验,南存辉直言:“听中央的、看欧美的、干自己的”,专注于制造业而又不仅限于此,原有“让电尽其所能”的企业口号,也增加了一句“让电无所不能”。 |
在与南存辉的交流中,给记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他对自己这份事业的评价:“辛苦,但很踏实”。辛苦是有目共睹的,实业不只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更要依托技术的不断精进,这就需要“相信”二字的内在支撑,相信中央政策的正确导向;相信地方政府的坚定扶持;以及对行业领域未来发展的信心。 |
同样是实业人的浙江春风动力集团董事长赖国贵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他认为,真正做好“工匠谨慎”的企业是可以赚到钱的,干实业就是要耐下心、静下心,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事业,最怕想做这个事情又想去投资那个事情,分了心神就很难有所成就。 |
|
求转型 |
更是原有产业的延伸 |
着重谈到实业人“坚守信念”重要性的,还有浙江力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善通,他向记者讲述了力太科技坚定不移的制造之路。 |
力太科技是从2006年就开始研发智能制造的相关技术,包括工业物联网、智能终端和生产管理的软件了,比工业4.0的提出时间整整早了6年,坚定的投入研发就是对未来的中国智造有信心。 |
在李善通看来,驱使力太科技下决心研发智能制造的相关技术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首先是要遏制计件工资引起质量下降的弊端;另一方面,生产指令只有通过实施网络化的实时监控手段才能快速、准确的传达,这就是力太率先研发工业物联网技术的内在动因。 |
力太科技基于原有产业需要研发出了更先进的工业物联网技术,不仅帮助自身产业获得转型升级,还服务于其他制造企业。据悉,力太科技2016年在智能制造服务领域的投资预计要突破2亿元。 |
可以说,这是企业转型升级的结果,更是对原有产业的有效延伸。同样秉着这一发展理念的还有视频产品和内容服务提供商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作为一家技术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可谓是生命之源,而海康威视更愿意把这种创新看作是自然业务的“延伸”。从一家安保公司转型成为高科技公司;再到无人机监控体系供应商,每一次转变都具有革命性。 |
2010年5月,海康威视在深圳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同年推出一系列高清产品,引领安防行业高清监控的大规模应用;2013年,推出萤石子品牌将业务延伸到民用安防消费电子、互联网运营服务领域;2014年,海康威视转型为视频内容服务提供商,将视频监控从安防行业延伸到智能视频可视化管理领域;2016年,发布机器人智能仓储系统,正式进入机器人领域助推“中国制造2025”。 |
对于产业延伸,正泰集团也颇有心得,从低压电器起步至今一直坚持主业、实业不动摇,围绕“电”这条主轴,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 |
尤其是正泰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备受业界关注。2016年正泰进军光伏产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供绿色电力,正泰太阳能连续5年成为浙江省光伏出口第一大企业,出口额约占浙江省光伏产品出口的三分之一。 |
不仅如此,身为全国政协常委的南存辉还在2016年两会提案中,建议为新型双赢“农光互补”、“沙光互补”光伏电站减负,希望税务部门在征收土地使用税方面出台明确的征收标准及减免政策。 |
[table=100%,#eef2f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