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1|回复: 1

中国艺术品收藏不缺土豪 缺什么

发表于 2016-4-6 07:52: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周关注艺术市场的人都在谈论的话题莫过于3月24日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幕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艺海茫茫,人海茫茫,声色犬马,头晕眼花。有人也许会因参与到这样“土豪”的艺术展感到兴奋,在当今这个消费的时代,在香港这一亚洲消费的天堂,艺术展销会的价值无疑被放大了不少。


  香港巴塞尔如此,内地举办的一些当代艺术展览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尝试:3月28日至6月26日,为期3个月的“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在中国南方古城乌镇举办,似乎更带有蒙太奇似的拼接剪辑色彩。权且如总策展人冯博一所说:“展出这些当代艺术,是一次大规模的审美教育,展览不是迎合,而是引领。”话外之意,当下中国大众对当代艺术的消化水平还有待提升。


  如何理解和评判当代艺术的问题尚未厘清,艺术和市场的关系也是常议常新的话题。艺术家的学术水平与市场价格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藏家如何基于对艺术自身的判断入藏作品?哪些艺术家没有因为市场的左右而改变创作方向?这些问题,显然无法从3月24日发布的“2016胡润艺术榜”中寻找答案。当然,想从这样的排行中观察点什么并不那么简单。崔如琢连续两年蝉联胡润艺术榜榜首;曾梵志保持第二;何家英超过范曾,升至第三。有画商认为“艺术家的价值取决于他或她能够吸引人们掏出多少钱”“艺术即金钱”,而非它丰富的生命故事,这只是一些人的错觉还是整个社会的错误?同时,“2016胡润艺术榜”也指出在当前相对低迷的经济形势下,2015年中国前一百位艺术家成交缩水45%,这又说明了什么?


  其实,收藏品不仅是财富,更是品位、修养及地位的象征。中国现如今并不缺土豪收藏家,可那些动辄豪掷百万“买买买”的藏家,有多少人巴不得把手中的藏品立刻转手升值变现。当然,在中国,不是非要求哪个藏家还能写出如《历代名画记》般的历史巨著,但至少不要辜负每个艺术品经手时带给自己的审美愉悦和文化身价。


  不可否认,对于艺术品收藏,中国藏家眼界也在不断提高。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中国正掀起一股私人艺术博物馆建筑热潮,想要留下文化遗产的中国亿万富翁艺术投资人,依仗其经济能力,纷纷建起了私人艺术馆,其中代表如上海龙美术馆、南京四方当代艺术湖区等。尽管有媒体质疑中国私人艺术博物馆暗含着浮华,但无论如何,这些美术馆建筑至少不像某些匪夷所思的装置艺术,将来实在不行了,它们还可以转化,发挥具有实用价值的用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9 19:23:34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楼主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