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面对严峻形势,外部“大环境”不可左右,眼睛向内、节支降耗成为煤企必然选择。杨村矿的做法是:树立“追求极致”精神,全员勠力挖潜创效,把成本控制的“螺丝”再紧一扣,营造度危求进的“小气候”。
螺丝再紧一扣 ——杨村矿降本创效小记 近日,记者在杨村矿采访了解到,2015年,这个矿完全成本同比上年降低123.42元/吨。其中,材料成本同比降低15.36元/吨。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一季度,这两项记录再次被刷新:完全成本再降27.26元/吨;材料成本降低16.01元/吨,实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家文化”教育筑根基 思想决定思路,心动产生行动。他们结合幸福杨村建设实际,开展以“杨村是我家,发展靠大家”为核心理念的“家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全员树牢“我是大家庭中一员,理应为家分忧解难”意识;树牢“效益决定工资”、“省下的就是自己的”理念。从而,实现全员由“要我节支降耗”向“我要降本创效”转变。
他们全面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活动,利用班子会、中层干部会、班前班后会等各种时机,利用传达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形势任务教育“流动课堂”、“矿井渡难关我们怎么办”大讨论等多种形式,把形势讲透、困难说够、希望点明、干劲鼓足,凝聚全员降本创效渡难关的共识。
春节前后,他们在综采一区、掘进二区两个降本增效优胜单位,分别召开现场会,通过对他们中出现的两个“反面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进一步提升基层区队节支降耗意识。其中,综采一区加工150根防倒杆,只用了100根;掘进二区加工的矿工钢,多出8.8米没用上。“事情看似不大,而且剩余材料还能再次使用,可还是造成了物资周转上的积压。”这个矿内部市场办主任王传苓说,“这种‘放大’处理,目的还是强化全员节约意识。”
“市场化+”理念强管理 他们运用“市场化+”新理念,将精细化管理与内部市场化有机结合,实现经营管理机制的进一步细化深化。
他们出台《降本增效意见》,锁定经营指标,由矿-科室-区队-班组-岗位逐级分解承包。通过深化班组核算,强化班组完全成本管理,调动了职工立足岗位节支降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成本落实到岗位,我们区队也制定了修旧利废奖励政策。职工人人配备‘回收包’,随手捡拾的废旧锚杆、螺丝等,交上来都能换钱。去年还行,今年以来,废旧物资也很难捡拾到了……”这个矿综采一区支部书记王成民说。
精细控制各项费用。他们严把定额预算关,突出一个“准”字,确保测算指标可靠有效;严把物资计划关,突出一个“实”字,确保计划严谨无水分;严把现场使用关,突出一个“查”字,杜绝材料浪费现象;严把回收关,突出一个“分”字,实现回收物资的分类处置;严把材料调剂关,突出一个“转”字,利用内部物资管理平台,实行内部调剂,提高材料周转使用率;严把修旧利废关,突出一个“全”字,将材料价值吃干榨净。
深入挖掘要素市场潜力。围绕人、财、物等成本控制重点,重点运行了人力资源、材料、设备租赁、电力市场、修旧利废等要素市场。其中,材料市场明确材料费用指标,每月下达二级预算,规范了材料管理、计划、领用、考核、结算流程,去年全年材料费同比降低1534万元,降幅28%。电力市场制定《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对胶带运输、压风、提升等系统,制定详细的节电措施,避免空运和低效运行现象。
“双创”活动收实效 他们把“双创”活动与“三减三提”、百项重点工作相结合,在生产工艺、业务流程等方面实现降本增效。
建成4号煤仓,实现井下两班生产,减少夜班人员300人,节约费用3000万元;建成二号矸石仓,达到全时段连续配煤,2015年高硫配煤增收1032万元;与“三减三提”活动相结合,实施“增配煤、增块煤”策略,强化配煤、块煤增收专项考核激励,配煤量和块煤销量超额完成公司考核指标。
掘进一区利用科技创新促创效。职工自主研发掘进机载水质净化处理器,净化了供水管路中的水质,使水中的杂质通过水质净化器处理,解决了操作阀经常赌塞的问题,大幅度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修率,每天节约水资源两立方。研发应用皮带机多用途清扫器,及时清理皮带上的回头煤、碎矸、泥水,解决了运输过程中易造成皮带跑偏的问题,延长了皮带使用寿命。
综采一区技术改造解生产难题。他们实施组合开关防范真空接触器操作过电压技术改造,解决了过电压烧毁先导控制板的问题,提高工作面循环作业的开机率,每月节省材料费用3000元。他们创新优化综放工作面生产工艺,解决悬端头顶问题,回收率至少提高1%,同时确保了端头作业人员安全。(记者 陈伟 通讯员 孟宪建 王志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