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99|回复: 1

[社会] 创新是“逼”出来的

发表于 2009-11-20 15:48: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逼”,是一种创造、创新的动力。在“逼”的过程中,能充分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驱使人们从没有退路中寻找出路。《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乃此之谓也。

  ●在“逼”面前,人们似乎显得很是被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创新的忧患意识不能培养,自觉的创新习惯不能养成。可以相信,当“逼”的被动现象转化为人们主动的行为之时,创新的激情自可奔涌而出。

  有人去芬兰,虽未能感受到赫尔辛基这个“波罗的海的女儿”的磅礴气势,却领受了这个作为2012年“世界设计之都”的最后两个候选城市之一的艺术气息。事实上,凡去过芬兰的人都会对其商店里的玻璃和陶瓷工艺品、纺织品的精湛,设计博物馆内工业设计的时尚,现代艺术博物馆中艺术画面的震撼等,啧啧称奇,抚掌叫绝。

  其实,芬兰人的创造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严峻的国情给“逼”出来的。要知道,芬兰前面是大海,后面是冰雪,除了水、木之外,资源贫乏。要想生存,也就只能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去勇于创造、善于创新了。

  想起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一个“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小岗村,其冒着风险,发明“大包干”的创新之举,不也缘于为饥饿和贫穷所“逼”吗?

  “逼”,是一种创造、创新的动力。在“逼”的过程中,能充分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驱使人们从没有退路中寻找出路。《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乃此之谓也。

  当然,创新,作为一种“逼”出来的产物,又离不开激励机制。因为智慧的源泉在民间,只有汲取民间的智慧,才能解决一个又一个急切的问题。当年美国金门大桥造好不久,就发生了堵车现象。然而,正当有关当局已开始筹集资金准备修造第二座金门大桥并征集方案时,一位年轻人提出建议:将现有的“4+4”8车道模式,按不同时段的交通流量调整为“6+2”和“2+6”模式,因为上下班的车流在不同时段的分布并不均匀。结果,大桥塞车问题迎刃而解。因为这个创新点子,当地省去了再造一座桥的上亿元费用,同时节约了公共资源。通过这个事例,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

  “逼”出来的,应该是创新的东西而不该是重复的东西。否则,“挂羊头卖狗肉”式的创新之举,是与创新的本源背道而驰的。例如,很多观众发现,自湖南卫视引进了英美电视人的创意,举办“超级女声”比赛后,不少电视台都群起仿效。这种互相模仿、彼此抄袭,只会造成文化产能过剩、重复建设。英国作家王尔德曾就“比喻”打过个比方:“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蠢才。”同质化严重的竞争,又哪里有创新可言呢?创新,必须创造稀缺。要知道,稀缺的东西值钱,不稀缺的东西不值钱。时下,为何强调企业要把创新作为一种自觉行动,目的就是要创造一种别人没有的、暂时属于自己的稀缺。诚如马克思所言,哪个企业率先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哪个企业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按时下的话来说,就是要通过大量的创新,拥有属于企业自己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品牌文化。

  在“逼”面前,人们似乎显得很是被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创新的忧患意识不能培养,自觉的创新习惯不能养成。可以相信,当“逼”的被动现象转化为人们主动的行为之时,创新的激情自可奔涌而出。有人问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奥康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说,除了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指引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员工们的艰苦创业精神外,奥康手中还永远保留着“两张底牌”:左手是“创新”,右手是“诚信”。为了帮助员工树立创新观念,他总是讲这样三句话:总有更多的方法,总有更好的方法,总有最好的方法。

  其实,无论运用激励机制创造稀缺,抑或培养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创新精神,都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育。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到北京35中听了5堂课,并发表了题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讲话。尤其是他指出中国教育存在着两个“不适应”、两个“缺乏”及一个“确实很少”的问题,很发人深省。两个“不适应”,即中国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两个“缺乏”,即“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比较缺乏”;一个“确实很少”,即“确实很少有像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那样的世界著名人才”。

  可以想象,创新如果缺乏相应的人才,那么,所谓创造创新,岂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要提升国际竞争力,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路,人才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尤其必须看到,今天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人才正在取代传统物质资源,成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要素。尽管在推进发展中,我们会碰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要坚信,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出路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特别是要把人才,尤其是要把创新型人才作为支撑科学发展最为宝贵、最可持续和最具潜在优势的战略资源来看待,注重在建设完善而人性化的教育体系上下功夫。让人们,尤其是让年轻人,在更注重素质培养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人才优先发展和人才资本优先积累”,藉此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创新是“逼”出来的。如果我们能够顺应“逼”的环境和氛围,在积极培养人们创新思维方式和创新所必备的多元化能力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创新平台与产业环境,将人们的创新激情转化为市场上的成功,那么,创新型企业乃至创新型社会的脱颖而出是可期待的。(赵 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17:10:56 | 查看全部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的解有时敌人强大也迫使自己强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