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现在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里的独苗苗,所以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要什么,毫不犹豫的都给他。但如何教育孩子,与孩子做心灵上的沟通、相处,却成了现代家庭的头等大事。下面是专家的几点建议,希望对为人父母者有所帮助。 1、尊重孩子。既做孩子的家长,更要做孩子的朋友,要与孩子公平地、循循善诱地商量、讨论问题。此外还要避免与孩子争吵。儿童1家教1幼儿1教育
2、善意地批评孩子,不要吹毛求疵,且不要一次指责孩子多件事情。唠唠叨叨地什么都指责,便失去了批评的中心,等于什么也没说,且使孩子与家长之间产生对立、躲避情绪。此外,批评时,言辞要合理,切莫夸大其辞。
3、对孩子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做不到及时向孩子解释,使孩子信任你。
4、不要打断孩子的谈话;不威吓孩子;不向孩子叫喊;更不要谩骂孩子。
5、学会原谅孩子。对孩子已经改正了的过去错事,不要再提。
6、不要哄骗孩子。有些家长,为图一时安宁、片刻舒服,不惜编造假话欺哄孩子。这样会使孩子不信任你。
7、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对孩子过分照顾,保护,不放手让孩子自己活动,做事的,子女的性格多半消极、依赖、没有责任感、没有忍耐力,不适应集体生活、遇事优柔寡断。
8、对孩子不要过于溺爱。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要什么就有什么,这才算过上了“幸福的童年”。有的家长说:“孩子一哭,我就受不了;他笑了,我觉得他幸福。”于是,对一两岁的孩子要什么就马上给什么;两三岁的孩子吃饭、睡觉成了全家的大事,追前赶后,连哄带骗;到五、六岁时孩子更加娇气、任性、没礼貌、不爱惜东西……这一切难道到是孩子天生的吗?不,这主要是父母只注意孩子眼前的幸福,怕他受委屈,怕孩子不高兴,溺爱过度,理智与感情不平衡造成的。这些家长往往是目光短浅,只满足孩子当时不哭不闹,面带笑容,忘却孩子会长大,会走上社会,会碰到不顺心的事,会面带愁容,到那时候他就会不幸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