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6|回复: 1

人民日报民生观:这个月嫂凭什么月薪八千

发表于 2016-4-11 23:26: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高素质的月嫂供不应求,折射出服务业特别是民生领域也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据报道,河南籍的女大学生李玉花,做过多个职业后,转行做了月嫂,没想到很吃香:月薪8000元,订单排满全年。

  不光小李一个人,郑州一些月嫂公司里的本科生月嫂成了香饽饽。传统意义的月嫂本是中老年女性的阵地,为什么大学生月嫂那么受欢迎?她们不靠学历,也不靠青春面庞,而是靠高素养:既会照顾婴儿,也会开导妈妈,缓解其紧张情绪;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既懂心理学营养学,也懂早教……一句话,吃香不是因为噱头,而是因为符合了较高端的需求。

  令雇主苦恼的是,这样的高素质月嫂供不应求。受一些观念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打零工,甚至是做啃老族,也不肯做服务行业。同时,相应的引导和激励政策也不太给力。

  看来,这供给侧的改革,不单单是工业领域的任务,服务业也有向中高端转型,有效对接需求、提供新动力的问题。

  供需不能匹配,需求潜力大、市场供应少的例子,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比比皆是。比如,现在公立大医院、名医院一号难求。不少人不想排队挂号,琢磨着到民营医院花高价去买医疗服务,但是在二、三线城市,想找就医环境好、医术水平高的民营医疗机构,难上加难。家家有老人,有老人想去养老机构,性价比高的养老院却一床难求……

  这表面上看是市场的失灵,实际上是社会在转型期的一种现象。从温饱转向小康,还有不少人成功致富,我们对于粮油肉布菜这些物质产品和医疗、教育等方面服务,从相对短缺发展到现在量的满足,转而追求品质的提高。对这种社会发展、群众需求的提升,应该做好准备,做好引导。长期以来,不少地方习惯于抓工业、抓项目,而忽略了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不少地方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甚至不到50%,与发展阶段不匹配,甚至出现养老难、看病难、入托难等现象。

  民生需求一头牵着百姓幸福,一头牵着经济发展。这些难点解决不好,是百姓的痛点;解决好了,就是群众的幸福点、经济的增长点。应该下力气,尽力满足人们多层次的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2 22:52:00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楼主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