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媒体报道了一名“神童”的经历——魏永康两岁识千字,四岁基本学完初中课程,八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3年后,没拿到学位,被劝退。
魏永康无疑是又一个现代版的“仲永”,令人唏嘘、惋惜。笔者认为,神童魏永康被劝退,留给人们更多的是思考、反思,我们应当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出现下一个“仲永”。
神童魏永康被劝退,首先应该反思的是母亲曾学梅。魏永康今天的结果,显然是他的母亲曾学梅一手造成的。对此,曾学梅忏悔不已:“是我害了他!”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反思自己对孩子的爱。我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其次应该反思的是现行教育。素质教育的口号尽管喊了几十年,但今天走进各中小学校,我们看到的仍是应试教育在盛行,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教育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学生,升学率、学习成绩往往成为唯一的考量指标。假如我们的教育真的是素质教育,母亲曾学梅会这样教育和要求魏永康吗?魏永康会成为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的书呆子吗?
再次应该反思的是学校。魏永康在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的升学过程中,为什么会一路绿灯?因为魏永康会读书,成绩好。而招生学校对学生的考察考核,除了学习成绩还是学习成绩。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大部分学校成了事实上的智育孤军奋进。如果学校在招生时,考察一下学生的生活能力,让学生回答几个生活问题或现场考核一下生活技能,魏永康还能顺利升学吗?
最后,最应该反思的是魏永康本人。魏永康被中科院劝退,虽是母亲的极端教育一手造成的,但自己也有责任。知行统一,学习不能离开生活,理论不能脱离实际,对于神童魏永康来说,这个道理应该是清楚的,为什么没有行动呢?魏永康只要自己坚持,总能说服严厉的母亲。只要自己想学,总有机会接触生活,体验生活。比如早上起床后整理一下床铺,晚上睡觉前整理一下书包,总是可以做到的。学会自我管理时间,科学支配时间,也不是什么难事,这样到了大学也不会生活一团糟。
总之,神童魏永康被中科院劝退,应当反思的东西很多。从家长方面说,孩子有孩子的福,孩子有孩子的路,要学会放手,才能赢得放心。不要再以爱的名义谋害孩子,扼杀孩子。对于孩子来说,要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应当学会独立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学会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工作,创造更有价值和更加幸福的人生。只有坚持自己走路,才能走得稳,走得远,走出自己的人生。对于教育来说,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除了教学生学会学习,还要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相处,学会合作,主动融入社会融入生活之中。(刘运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