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91|回复: 2

干不好局长就能干得好科员?

发表于 2016-4-13 11:43:1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实职和虚职本来只是分工的不同,结果变成了压力的不同,付出的不同,而虚职成了混日子的代名词。这说明现行岗位设置不合理,不少岗位养闲人、养懒汉。
  一个县一年有10位局长、副局长提出改任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等虚职岗位;发改局长、财政局长等实权人物也申请“实改虚”……近日《半月谈》记者在多个县调研了解到,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超发奖金、超配职数等非常规的干部激励手段行不通了,部分干部深感推动工作缺少“抓手”,加上权力受到监督,“无油水可捞”成为常态。于是,盼望从风险和压力大的实职改任清闲但待遇不少的虚职,已成为一些基层局长、副局长们的官场心态。
  从大数据上讲,这种“辞了局长干科员”的应该是少数。就在同一天,还有一则新闻称,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原区长丁卫东,干区长1年多就想当书记,于是,“傍大官,找关系,打招呼,这成为自己收受贿赂的导火索”。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整个官场的主流,并没有发生逆转。
  当然,“辞了局长干科员”说明当前作风建设确实取得了成效,当官受到约束越来越多。而且,过去一些官员的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甚至经常采用一些违规方法,可现在官场生态变了,这部分官员不能适应,出现了能力危机,有些官员打起了由实职改任虚职的主意。
  辩证地看,“实改虚”现象的出现不是一件坏事,这体现了干部队伍的“自我净化”。一些人既然能力不强,作风也不过硬,那让其“靠边站”,是对岗位的负责,这也体现了“能上能下”。相比较而言,一些官员无心无力,还让他们霸着位子,反而是一种大问题。
  从岗位设置上讲,纵然存在实职和虚职,但无论是哪一种职务,都对应着一定的职责。良好的权力运行机制下,无论他们在哪个位置,都很难混得下去。这也意味着,一个官员如果干不好局长,也未必能干得好科员。
  一些地方出现相当数量的官员“实改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地方的“虚职”真的“虚得很”。从媒体的调查来看,这些“虚职”除了权力有区别,其他方面的“含金量”一点也不低。据介绍,在有些地方,“公务员工资阳光化以后,同级别和工龄的实职岗位和虚职岗位工资待遇相差不大,但是工作压力不可同日而语”。这显然得值得重视的。实职和虚职本来只是分工的不同,结果变成了压力的不同,付出的不同,而虚职成了混日子的代名词。这说明现行岗位设置不合理,不少岗位养闲人、养懒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3 21:31:03 | 查看全部
感谢新宇老师带来分享,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3 21:31:1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