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成千上万在城市谋生的“农民工”来说,2008初冬发生的一场金融风暴,让他们提前了回家的路程。而随着春节长假的结束,新一年的生计又需要他们来谋划。如何在外需减少的情况下重新找到工作,成了许多农民工不得不面临的难题。
回乡种田、等待雇主还是自己创业……在这里,记者记录下了几位农民工各自不同的就业故事。
安徽农民工的决心:
“只要肯吃苦,工作总会有的”
“吃完年夜饭,我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年后回北京,我还能不能找到工作。”安徽省郎溪县农民罗中顺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充满了艰辛与困惑。
罗中顺来北京打工已经有四五年了,眼看着家里的新房就可以盖起来了,没想到去年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让他盖新房的梦想又变得渺茫起来。罗中顺告诉记者,自己原来在一个建筑队里当电工,干的一直挺好,可是去年年底,老板告诉他,建筑队接不到活了,年后就不用再来了。
“我不知道什么是金融危机,我只知道现在活很难找。这次回家,才知道村里很多在外打工的人都失业了。我在北京还好点,起码还能挺到春节,很多在江浙一带打工的,很早就回来了。”罗中顺说:“现在村里没什么人种地,大家都习惯出去打工。我这次回来,除了拾掇一下田地里的小麦、油菜外,也没什么事可做。所以我决定早点回北京,好快点找个工作。”
2月1日,当罗中顺随着拥挤的人流赶回北京时,他又成了一个要找工作的“新农民工”。
罗中顺说,他还从来没有因为找工作而为难过,因为自己有着不错的电工手艺,因此每年总能回到原来的建筑队。可是今年,望着还有些冷清的北京街道,他有些不知所措了。“我不知道该去哪儿找工作,第一次来北京时工作是老乡介绍的。听说苏州街有个劳动力市场,但我从来没去过,人家说在那儿介绍工作好像还要先交钱,我心里有点没底。”罗中顺说,他盘算着先买份有招聘信息的报纸,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做的工作。
“现在农村惠农政策不少,万一找不到工作,你会回家种地么?”记者问,罗中顺非常坚决地回答:“不回去!”他告诉记者,现在家里的田都包给别人种了,而且田太少,种的粮食只够家里人吃,挣不到什么钱,而在城里待一天就有挣钱的希望。
虽然对回北京能否找到活儿干,罗中顺依然“心中没有底”,但他说:“只有出来才有出路。城里年轻人不愿干、干不了的苦活、重活,我都干得了,这也是我最大的竞争力。我相信只要我肯吃苦,工作总会有的。”
河北家政员的担心:
“找工作,中介费成了负担”
从河北高阳来北京打工的李文玲春节一直没回家,因为她要在家政公司随时等候需要雇用她的家庭。
与往年春节因为大批家政服务员回家过年而导致该行业价格飞涨不同,今年李文玲没有回家的原因却是“不敢走,怕走了错过找工作的机会。”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家庭不再雇用家政服务员,这个以往“供不应求”的行业突然变得萧条起来。李文玲做的是钟点工,以前她一天要做两三家,忙的时候每天8小时都不够用。可是最近,有两个在外企工作的“白领”不再聘用她了,她不得不回到所在的家政公司,等待新的雇主上门。
“和那些彻底失业的农民工相比,我还算好吧,至少有公司可以帮我介绍新的雇主,不用到处瞎跑找工作。但是今年需要找家政服务员的人家确实少了,以前我还挑人家,什么不照顾病人啊,不看小孩啊,现在能找到一家就已经很好了。”李文玲说:“今年春节,我就是想趁着这个旺季多找几个人家,可是到现在也没找到合适的雇主。小年那天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帮人家带孩子,可他家的孩子跟我合不来,这不春节刚过,就把我辞了。”说到这里,李文玲的神情不禁有些黯然,她想到了自己在老家的孩子。
不过,和春节回不成家的伤感相比,更让刚刚又一次“失业”的李文玲苦恼的,是这几天非但没有赚到钱,反而损失了不少。李文玲告诉记者,作为家政公司,可以一次性分别抽取保姆和雇主各20%的中介费,雇主若在半年内要求更换保姆,则可以不必再支付中介费,而保姆每换一家雇主都要支付10%到20%的中介费。“前面一家不要我,我就得接着重新找,总是这样换来换去,这中介费我就负担不起。而且在收入来源根本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就得先付一笔费用,我觉得也不合情理。去年赚的钱春节都寄回家了,如果再找不到工作,我自己的生活也困难了。”李文玲说。
当记者准备离开这家家政公司时,公司的工作人员点了李文玲的名字,说外面有个雇主,让她去见见。李文玲站起来理了理衣服,笑着说:“祝我这次成功吧!另外,也帮我们家政服务员呼吁呼吁,现在工作这么难找,中介服务费什么时候可以免收或减半就好了。”
四川打工妹的信心:
“创业优惠政策让我心里有底”
大年三十,各式各样的拜年短信塞满了记者的手机,然而在众多祝福中,来自四川合江的打工妹刘燕的一条短信,一直让记者很是惦念。
“姐姐,我是‘上泉’美容院的刘燕。明年我就不来北京了,准备在家乡自己创业了!有机会来合江的话记得联系我啊……”发来短信的刘燕是一个标准的“80后”,爱说爱笑的她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在北京的一家美容院工作三年了。
记得在去年底“金融寒流”最猛烈的时候,记者曾问她最近店里生意如何,她笑笑说:“危机归危机,但女人总是要美的嘛,店里还好,影响不大。”不过同时,她也说:“我准备回老家自己干了。来北京三年,我长了不少见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在不都时兴创业么?我也想试试。”
“在北京工作不是挺好么?公司还给你们上保险、付房租,回老家还能比这好?”记者问。
“我觉得,一个人不能老停留在一个城市,在不断漂泊的过程中总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和工作。而且这次四川地震之后,我更觉得自己应该为家乡的建设出点力了。人总得有点梦想吧,我现在还年轻,既然大城市的经济不景气,我还不如自己打拼试试。”对于自己的未来,刘燕显得很有信心。
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刘燕的创业计划进行得如何呢?“回到老家还好么?工作落实的怎么样了?”记者发去短信询问。不一会,就收到了刘燕的回复:“我一切都好,最近在忙着开店的前期准备工作,找店面和办执照。而且没想到的是,现在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这么多,不但有补贴,还能办理低息贷款,我现在可是越来越有信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