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如何遏止百亿“黄金票”非法流出?(原创)
沈宏胜
2015年11月,厦门市国税局工作人员在日常业务办理中发现有点不对劲:有一神秘的男子,在短期内以全国各地上百家公司的名义频繁现身厦门,与厦门某公司签订黄金货物购销合同,并从该公司对外开出金额高达百亿的增值税专用发票。(2016年4月13日星期三《人民日报》查办大案为经济发展护航)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从现代化的信息中分享到了快乐,网上办公,网上阅读,网上浏览新闻,网上交流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但是网络信息诈骗,真的如同“跳骚”粘在人身上,浑身不是个滋味。从我国公安部与美国警方联合摧毁全球最大中文淫秽色情网站,到广东破获近年最大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以及严厉打击伪基站等,公安部门先后采取了多种举措或者通过专项行动,加大对网络信息诈骗的打击。然而,网络诈骗仍难以根绝。
个中缘由不难明白,除了诈骗分子利用现代化信息科技技术,采取欺骗等手段蒙蔽对网络信息不了解或者一知半解的人,再则我们的一些人对诈骗防范能力上有限,确切地说,不知道如何防止诈骗。也正因为不少人不知道如何防止诈骗,才给了诈骗分子可趁之机。诸如,最近媒体报道披露的,在广州有的市民,自己口袋里的银行卡,还在自己的身上,卡号也为透露给他人,银行卡上的钱不知何时被转走了。据悉,类似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可见诈骗分子犯罪手段之高明。
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最近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针对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开辟专栏专题等形式,为广大群众支招,怎样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到伤害。《人民日报》从今天起,通过系列报道的形式,如何防控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予以引导。近几天《经济日报》就民间借贷即集资和警惕上市公司“伪市值管理”,进行了剖析。读者看到这样的文章予以点赞,认为这样的引导,擦亮了人们的眼睛。特别是公安部门给出防止电信诈骗的“十招”,让人很是解气。
4月1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就百亿“黄金票”流出,公开报道披露,让公众从中获取更多有益的信息。
百亿“黄金票”流出,不仅暴露出不法分子行骗的“诡秘”,而且告诉人们,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必须斩断不法分子,打着改革、创新的幌子的所谓经济利益链;必须要增强人们防范风险意识和能力,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市场必须要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发展环境。让守法文明,讲诚信,遏止百亿“黄金票”的非法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