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75|回复: 0

[转载] 湖北应城:创新城市新社区建设模式

发表于 2016-4-15 16:03:1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李育红
[align=justify]  近几年,湖北省应城市刘杨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新都化工公司股改扩能为契机,按照“产村同体,宜居宜业”的要求,整体搬迁“四组一街”795户居民,再造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新社区,形成了以产业新城和城市新区“双轮驱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刘杨模式”。[align=justify]  创新思路建设新家园。社区怎么建?土地哪里来?资金如何筹?这是建设初期摆在社区“两委”班子面前的首要问题。为了确保新社区建成后20年不落后,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社区不惜重金借智,聘请武汉理工大学设计研究院专家进行规划设计,勾画出“一核、一带、两轴、五组团”的建设蓝图,并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环境绿化等民生问题同步进行统筹谋划。用足用活新农村建设、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共落实建设用地1600多亩,既解决了建设用地不足的难题,又为城市发展和企业扩能预留了充足的土地空间。引入市场机制,运用BT模式,由新都化工公司与应城市政府按4:6的比例出资建设,达到了村企共建、双方共赢的目的。[align=justify]  阳光操作破解搬迁难。范围广、人员众、诉求多、情况杂,是社区搬迁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社区党总支决定,实现和谐搬迁,把“天下第一难事”办成群众满意的实事工程。在社区选址上,选择靠近原址且临近中心城区的地方,既方便居民出行,又让他们记得住乡愁。广泛征求意见,共同商讨方案,坚持补偿标准,全程张榜公布,始终将搬迁、分房、补偿工作置于阳光之下。邀请司法机关全程介入,审查拆迁政策、补偿方案、拆迁协议,公证摇号分房结果,让搬迁安置工作始终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功能,党员干部带头搬迁,同时组建工作专班,面对面做群众思想工作,让他们由“要我搬迁”转变为“我要搬迁”。[align=justify]  服务为本增强凝聚力。衡量社区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准,是居民的认同感和满意度。社区党总支按照建立健全3个“1+X”服务平台的要求,全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切实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营造“社区是我家”的氛围。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阵地,配套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卫生服务站、远教剧场、文化广场、居家养老室等基础设施,打造衣食住行、业教保医“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以党组织为核心,完善治保会、理财组等自治组织功能,成立文体协会、红白喜事协会等群众社团组织16个,构建全方位、广覆盖的综合服务网络。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广泛吸收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网格员、离退休人员参与,建设一支全天候、多层次的综合服务队伍。[align=justify]  借势发力开辟创业路。“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这是党总支对社区居民的郑重承诺。为了让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社区充分利用邻近企业的优势,发展新产业,共同奔小康。社区先后创办了装卸运输公司、商贸物流公司、编织带生产厂、包装品印刷厂、建材加工厂等十多家企业,专门从事企业燃料和产品的包装、装卸、运输、流通业务。同时,按照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联系企业进行定期培训和定向招聘,提高居民的就业技能。另外,将配套建设的市场、门面、店铺等公共资源进行低价出让和出租,激励和扶持居民自主创业。目前,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近200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5000多元,常住居民全部实现了再就业。[align=justify]  “坚持党建引领,落实以人为本,是我们刘杨新社区建设取得成功的法宝。”现任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七海深有感触地说。如今,由41栋居民楼组成的小区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居民安居乐业,小孩学有所教,老人老有所养,群众生活幸福,社区3700多人成功实现了从村民到居民的华丽转身。(作者单位:湖北省应城市委组织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