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东德棉股份有限公司织布一车间工人技师徐茂勇,多年来,凭借一股韧劲和钻劲,利用自学的无线电知识,使大量行将报废的进口“洋”设备上的电子元件“起死回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专
向‘洋’设备挑战的土专家”。
今年50岁的徐茂勇别看只有初中文化,可自打年轻时起他就酷爱无线电技术,平时不论谁的家电发生故障,还是车间设备上的电子元件出现问题,都喜欢找他来帮忙修理。一来二去,老徐的电子维修技术日臻娴熟,个人名气越来越大,被车间领导从一般的设备维修岗位选拔到车间技术措施工作室,专门负责具有相当技术含量的电子元件的维修工作。
由于徐茂勇所在的车间全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价格不菲的“洋”设备,一个电子元件少则千八百元,多则上万元,一些国外生产厂家甚至搞起了技术垄断,还对这些电子元件实行了加密保护措施,实行技术封锁,使一些贵重元件十分难以解密修复。徐茂勇偏不信这个邪,硬是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点一点地琢磨,一块一块地研究,使一件件常人看起来难以修复的电子元件重新排上了用场。有种进口织机上的电磁铁不仅一块就价值近万元,“洋”人还加了保护措施,一旦坏了只有买新的,耽误生产不说,光购置费一年就不是一笔小数目。怎么办?“我就不信外国生产的我们连修都不会”——倔犟的徐茂勇掷地有声地说。于是,他拿来损坏的电磁铁一点一点地锯,一点一点地钻,一点一点地凿,一个不行两个,两个不行三个,不知牺牲了多少业余时间,经过多少次反复试验,终于打开了这种经过保护处理的电磁铁,并采取嫁接的方式,使损坏的电磁铁又重新正常工作,仅此一项,每年就节约资金20余万元。就连外方也佩服的五体投地,连夸徐师傅了不起。
车间里有80多个价值数十万元的进口织机上的电子元件像堆废铁已闲置了5年多,徐茂勇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使这些宝贝能起死回生,徐茂勇一有空就仔细研究它的构造,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经重新修复上机使用后,其运行效果与新购置的不差上下。就这样,仅最近两年,徐茂勇就先后完成10多项各类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其中4项分别获得公司技术创新一二等奖。(刘晓利 王清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