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872|回复: 39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发表于 2009-11-23 14:42: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薛古月
秋日,刚入夜。“啪哒! ”我打开书房的灯,端详着桌上的两张照片,隐约里再现了那两回又惊又喜、又懊又闷的情景。

      桌上的两张照片,一张是我和妻子首次去北京在天安门前的合影;另一张是六个人在南京的合影,六人中夏老师就是我去北京要见而没有见到的人,而张涛是给我留下痛惜的人。

      去北京,妻子很高兴,我说要去见一个人。她说:“你去!我在天安门广场等你。 ”我说:“我一会儿就回来! ”北京,大极了,我以为跟苏州一样乘公交车打来回,不要多大工夫,没想到,未见上我要找的工人日报的夏老师,七转八兜一个半小时还没有赶回妻子在等我的地方。等我到时,见她嘴翘鼻子高,一手抓住我的衣服,一手挥舞着,把我骂了个狗血喷头,大庭广众下羞得我无地自容。

      我未见上夏老师,她出差了,我内心有不大不小的遗憾。说真的,我去一趟北京不易。那次是我“公出”到中国冶金报送稿子,顺便携妻一起去天安门、故宫看看。因此时间有限,把节省出来的时间,多陪妻玩一会儿好一会儿。然而,见一下夏老师又是我北京之行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时间再紧张我也要去看一趟,表示一下谢意。

      夏老师是工人日报的记者、编辑,她与我素不相识。可她帮助我们通讯员像帮助自家人一样。短短的两三年中,在她编辑的版面上帮我用了五六篇稿件,其中有两篇上了版面的头条,有一篇她给我评上了通讯员的好稿二等奖。这一切对我后来被破格评为记者、编辑职称帮助极大。说来也好玩,有一篇得奖的文章,当时我好奇地署上了“胡锡成、陈金易、薛古月”三个人的名字,实际上都是我一个人。结果,除了“三人”合拿到200元的奖金外,还收到三本荣誉证书。

      那天晚上,我们在北京找了一家小旅馆住了下来。第二天我们就到天安门前拍了一张照,留作纪念。玩了一天,妻子也很高兴,接着我们背着行李,就去车站买票准备傍晚乘火车回苏州。临上火车时,车站上只有灯光,没有我熟悉的人。正在大家排队检票要上火车时,我依依不舍,要是夏老师这次没外出我可能就见上了。我借着微弱的灯光仰望北京的上空,天上的月亮被云遮住了。

十几年后,我想到了路途这个要素:北京离苏州较远,而南京离苏州近一些。另一个要素就是江苏电视台有个“情感超市”栏目,她可以帮人们找人且相见。于是我就写一封信,把我的想法说了一下。结果,江苏电视台愿帮我做这一档节目,圆了我想与夏老师见上一面的梦。

      夏老师比我先到南京,栏目的导演也没有让我先见见她,为了使节目做得更真切,我与妻子在录制节目的现场才见上了恩人夏老师。见上了夏老师,我的心亮堂堂的,好似一轮明月在我心中升起。我告诉夏老师,我评上中级技术职称后,分房子、加工资、提高奖金系数、孩子就业……一切都向好的方面发展!

      在南京的晚上,我很兴奋,我见上夏老师了。天上,无云彩,有明亮的月,跟我那年去北京想见夏老师时的月亮一样圆。

      去南京的那一次,是我跟没有见过面的恩师、老朋友短距离的说话,同时又是我交上新朋友的一次热烈的“拥抱”。

      他,叫张涛,身材匀称,是个好青年,出色的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他称我胡老伯,我当时听了倍感亲切。在录节目时我有一些紧张,张涛与另一位女主持人以亲切、自然的话语不时地启发我,使我不冷场,有话说、不做作。

      节目做完后,张涛还在后台与我拉家常,他的谈笑中洋溢着谦逊与和善,看着他跟我的孩子差不多大,我紧紧地与他握手,告别时情不自禁地抱起了这个瘦小、精干的小青年。

岁月,让月光与流水不动声色,却染白了我的青丝。

      2003年的一天夜晚,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一个不幸的消息在我耳边响起,宁连高速公路天长段,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造成三男一女死亡,江苏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张涛遇难。

      后来又有报道说,张涛遇难的消息传出,他的同事、领导、朋友们无不感到极度震惊、悲伤和惋惜。 2003年8月9日还活跃在演播厅舞台上为《非常周末》开播5周年特别节目主持、呐喊欢呼的棒小伙,第二天就匆匆地走了,没留下一句告别的话。

我还想今后有机会去南京再看看张涛,更想经常在家里的电视上多看看张涛主持的节目,或者有机会在电话里听听他那标准的普通话,或者还想知道他结婚生子。这一切,一下子在我眼前烟消云散。人怎么这样脆弱?一个才25岁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他最开心的事是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最爱吃的东西是妈妈做的家乡菜。这一切,都成空想了。

      时间的长河在悄悄流淌,人会变老,可月亮依然美丽。

      人只要活着,就有见面的可能,只要努力去争取。我见到的夏老师就是如此。

      张涛走了,我见不到他了,但今日我可以请那迷人月光捎去我对他的一份思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4 00:34:59 | 查看全部
啊?还有这样一段生活的音符啊?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10:32:56 | 查看全部
ctxz(不知姓啥叫啥)老师:您好!
首先感谢您的看稿,不好的稿子要看完是很难的。其次感谢您的加“精”,让我感动,是对我的鼓励!ctxz老师,您的“精华”、“威望”真多,我好羡慕呵,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向您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7 22:33:06 | 查看全部
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的确是动人的音符,敬爱的夏老师更是桃李满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8 15:43:55 | 查看全部
fyydnz老师:
    您好!首先感谢您的看稿,文采不好的稿子要看完是很难的。其次感谢您的执行加亮操作,让我感动,是对我的鼓励!fyydnz老师,您的“精华”、“威望”、“贡献值”真多,我好羡慕呵,这是您聪明加勤奋的结果,向您学习!ctxz老师、fyydnz老师,肯定是像夏老师一样的好人,因为您们肯定有许多的事要办,一有空就来光顾互动平台,叫我真的没有这样的耐心,说实话,我来平台主要是学老师们怎样写稿的,目的还是为自己考虑多,像夏老师这样培训下面的通讯员真是天下少有的,尤其是进入市场经济后。还有的报纸版面基本都是半版内容、半版广告。而“班组天地”不一样,我翻了一些,没有这种情况。请论坛版主进一步呼吁。噢!不能忘记再一次感谢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9 12:22:42 | 查看全部

回 4楼(晓德张) 的帖子

您太客气了,感谢您对敬爱的夏老师和平台的大力支持!希望您有时间常来,多多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11:01:14 | 查看全部
看了,您——fyydnz(陈良栋)老师,是我未见面(要见到您的相片就好了)的老师!愿好人一生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09:14:03 | 查看全部

回 6楼(晓德张) 的帖子

嘿,晓德张老师好,您的名字换来换去,到现在还不知称呼哪一个对呢,不过,读您的文字得知,您是老前辈了。俺的相片是有的,俺以前曾在帖子里传过相片,如果您仔细在生活浪花找找的话,您应该能看到,顺祝如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7:03:29 | 查看全部
谢谢您!陈良栋老师。您真能理解一个陌生人想见一个值得见的人的感情。我去找找看。不好意思,给我加“精”加“亮”的稿子,我未好意思多“点”,刚“点”一下,让我喜出望外。现在我的名字还少呢!我在我们苏州市的《苏州日报》当编外(在工厂减员增效的风中,我从工厂到报社干了8年半)工作时,在一个好编辑的手下用了几十篇散文稿,我用了好多笔名,主要是怕人家照顾我而让我多用稿,因为质量并不高,担心同是写稿人要说话。我的名子叫胡锡成(薛古月,就是锡胡的意思,陈金易就是成锡),哈!我愿把真话告诉您!
  还有您的精华好多噢,能透露点秘密与诀窍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8:03:39 | 查看全部
找了半天未找到,每一篇“生活浪花”都有您的评语(发的帖子),您的诗好棒噢!您完全可以成一个专业作家。 一个绣娘绣的东西,您写的文件章上了中国煤炭报。您的帖子(有照片)大约是那一年,缩小点范围,让我好查一点。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