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云子制作技能大赛:“夫妻档”珠联璧合揭秘古法制棋)
[align=justify] 云南网讯“传承国粹,用心制棋”4月15日,非遗项目“云子”制作技能大赛在官渡古镇云子棋院拉开帷幕,来自云南围棋厂的9名参赛者大展身手,为到场观摩的市民展现了古风浓厚的传统手工制棋。据了解,本次“云子”制作技能大赛是昆明地区“七十二行大练兵 三百六十行出状元”技术技能竞赛的一部分,“云子”制作的参赛,也是首次云南省技术技能竞赛中出现非遗项目的身影。 |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究其历史,“云子”的“简历”可不简单:传承于唐代,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又称“云南围棋子”或“云南窑棋子”。成品周身光润如天然玉石,白者晶莹似玉,黑者乌黑透碧,很受中、日、韩围棋界的青睐。
但在历朝历代都被奉为珍品的“云子”,配方工艺却因战乱几经失传,直至上世纪70年代,云南围棋厂的匠人们才根据几颗残存的老“云子”复原了传统生产工艺,让其重新回到了久违的棋盘上。
[align=justify]制棋:“长铁蘸其汗,滴以成棋”
制作技能大赛在云子棋院的生产车间进行,车间中最显眼的无疑是两个硕大的熔炉。4月正值云南最热的时节,1200度的熔炉旁,穿着短袖工服带着墨镜的制棋师傅早已大汗涔涔。
据介绍,熔炉内加热的是配置好的原料,制棋师傅用铁棒将熔化后的原料从炉中取出,滴到专供盛放的铁条上,直到熔料根据自身特性扩散凝固为一枚枚质地均匀、大小如一的棋子状毛胚成品时,制棋的第一步工序:“长铁蘸其汗,滴以成棋”才宣告完成。
虽然看似简单,但想要滴好一颗棋子,光看可是学不会的。据了解,滴出的棋子直径误差不能超过0.5毫米,否则就将被视为废品淘汰。制棋师傅往往需要在长年累月的高温环境中进行无数次的摸索,在枯燥的工序中逐渐积累经验,才能逐步熟能生巧,降低经手棋子的废品率。
除了滴子外,“云子”的生产流程还包括退火、打磨、人工选子、上油等11道工序。据介绍,本次“云子”制作技能大赛较量的正是中号棋的滴子工艺,规则是在单位时间6分钟内,参与者比拼滴子数量多者为胜。
据了解,“云子”的制作工匠们每月都会开展类似于本次竞赛的“技术练兵”,云南围棋厂生产部部长聂艳萍告诉记者,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切磋”,工匠们的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手工技能在交流中改进了彼此的不足,从而越过瓶颈,逐步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云子”。
[align=justify]默契:“夫妻档”制棋珠联璧合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制作技能大赛参加的匠人不少都是去年3月以后才接触制棋的“新人”,其中还有一对“夫妻档”选手,他们参加的是双面凸棋子制作的比拼。聂艳萍介绍,不同于单面凸棋子制作,双面凸需要两人分工合作,一人滴,一人压,如果是滴的不好或是压的力度时间不对,那么做出来的棋子都会差强人意。
正是因为双面凸棋子的制作需要很高的默契,所以从事这行的匠人搭档很多都是夫妻。采访过程中,聂艳萍笑称“夫妻档”的感情都因制棋得到了升华,“虽然一开始他们会因为配合不好而争吵,但经过交流后,默契的配合让滴出来的子渐渐臻于完美,感情生活也越来越好。”聂艳萍说,每颗完美的棋子都仿佛倾注了这些夫妻们的感情。
参加本次技术练兵的杨鉴恒和李宗美就是这样的一对匠人“夫妻档”,来自楚雄的他们在比赛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以前我俩经常会为了工作争执,但随着制棋配合的逐步熟练,生活中我们也更默契了。”李宗美说,滴子的默契配合锻炼了彼此的心境,和丈夫在生活中不再为了琐碎而争吵。
作者:黄翘楚
来源:云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