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0|回复: 3

一座让世人敬仰的丰碑

发表于 2016-4-18 08:17: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图一为清明节前夕,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铁道兵退伍官兵赶到和静县烈士陵园,祭奠老战友。
图二为一趟旅客列车运行在南疆铁路德文托盖特大桥上。
图三为列车奔驰在海拔2980米的南疆铁路乌斯特至胜利桥的线路上。 
[/table]
[table=100%,#ffffff]
  今年清明节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铁道兵烈士陵园里,手捧白花的祭奠者络绎不绝。烈士的战友、家属,当地的学生、铁路职工,纷纷来到人民烈士纪念碑前致敬。
  和静县委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神情凝重,言语里充满对先烈的敬意:“弘扬铁道兵精神,建设祖国边疆,促进民族团结,意义十分重大。”
  40多年过去了,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以钢铁般的意志,用鲜血和生命筑就了一条让世人肃然起敬的南疆铁路。
  巍巍天山拥抱浩浩荡荡的铁血军人
  集雄伟、险峻、挺拔、秀丽于一身的天山山脉,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
  天山呈东西走向,绵延中国境内1700公里,把新疆分成了南疆和北疆。铺开一张1973年的新疆交通图可以发现,当年新疆各族人民往来于南北疆的道路,是一条途经托克逊、库米什、和硕的200公里长的公路。因为山坳里炎热缺水、尘土飞扬,所以人们把这条公路叫 “干沟”。 “车在路上跳,人在车里跳,心在肚里跳”,曾是人们对 “干沟”的形象描述。
  1974年,经毛泽东主席批准、周恩来总理批示,铁道兵部队开进新疆,修建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
  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命令,铁道兵五师、六师和四师的19团、20团、铁道兵独立机械团和直属通信工程营,承担起修建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的任务。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1974年11月,参建部队的指战员们高唱着 《铁道兵志在四方》这首铁血军歌,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挺进新疆。
  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自兰新铁路吐鲁番站引出,经鱼儿沟,沿阿拉沟迂回展线而上至奎先冰达坂,从6152米长的奎先隧道穿越分水岭后,再从乌斯特站迂回展线至巴伦台,循乌拉斯台沟下至沟口,出天山,经和静、焉耆,抵南疆重镇库尔勒,全长476.54公里。
  铁道兵五师师长顾秀回忆,当时任务工程量大,时间紧急。经研究,由五师副师长张达富率一个工作组在现场具体抓落实,明确和落实担任施工的营连干部的具体分工,开展以班、排、连为单位的劳动竞赛。指战员们同心协力,最终超额完成了任务。
  当年不满18岁的高进忠,怀着一颗报效祖国之心,穿上绿军装,从鱼米之乡的江苏连云港,坐上铁路棚车赶往新疆,经过7昼夜的颠簸,到达吐鲁番站。战士们坐着 “解放牌”卡车,又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到达了驻扎在鱼儿沟的新兵连。由于高进忠不适应新疆戈壁干燥的气候,造成鼻子出血,下车时,崭新的军大衣已被鲜血染红。
  如今,已是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西北区域指挥部副指挥长兼新疆办事处主任的高进忠,与其他铁道兵战友一样,与这座山、这条路,与新疆结下了不解之缘。
  碧空苍鹰筑路英烈谱写出壮美史诗
  刘建军是名老铁道兵,脸膛黝黑,走起路来锵锵带风。
  4月2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前,刘建军约来了当年的铁道兵战友明志红、唐茂东、胡清林。
  他同时带来了两瓶 “铁道兵”牌白酒。几杯酒下肚,刘建军的话匣子打开了。
  南疆铁路进入绵延的天山峡谷后,线路由海拔800米爬高至3200米,又降至1200米,沿沟迂回展线,36次跨越沟谷。22‰的长大坡道累计达182公里。全线有29座隧道,463座桥梁。
  筑路英雄集中兵力打 “歼灭战”。1977年7月28日零时,在高寒缺氧、终年积雪的冰达坂,我国最长的一座铁路隧道——6152米长的奎先隧道,在海拔3200米的天山上凿通,打通了南疆铁路的咽喉。
  沟窄坡陡,展线困难。筑路英雄巧夺天工,建成7座螺旋形隧道。隧道进出口重叠,形成立体交叉,且有桥隧相连,被视为南疆铁路上的一大景观。与此同时,一座座特大桥、曲线桥拔地而起。
  山高谷深,无处取土。机械兵驾驶推土机爬上几百米陡峻的高山,削山,填谷,筑路。铺架队克服了长大坡道带来的困难,风餐露宿、昼夜兼程铺轨架桥。经过5年多艰苦奋战,铁路穿天山的宏伟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据统计,在修建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的施工中,铁道兵部队共牺牲官兵268人。开凿奎先隧道的五师23团,先后有47名官兵长眠在天山脚下。
  回忆起当年修建南疆铁路,刘建军说,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大型机械根本进不去,开凿隧道、打桩、整道等施工作业,都得依靠人工。铁道兵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在天山冰达坂上熠熠生辉。
  铁道兵协会和静分会会长张正红说: “当年,我们都有美好的理想。在修建南疆铁路的日子里,战友们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苦中有乐。今天的生活好了,我们更加怀念牺牲的战友。”
  前几年,张正红和新疆的老铁道兵一起努力,向和静县政府提出申请,在和静县城建一个烈士陵园,把在修建南疆铁路中牺牲的铁道兵烈士遗骨,从南疆铁路沿线的烈士陵园全部迁移到和静。
  张正红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批准。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2015年初,和静县政府拨款1250万元用于建设铁道兵烈士陵园,把烈士陵园建成和静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立即投入施工。
  张正红说: “我们会一直守护着这些牺牲的战友,把他们的英雄事迹传播出去。”
  风笛声声铁道兵精神震撼新疆大地
  1979年8月,横贯天山山脉的南疆铁路铺轨到库尔勒。
  铺通典礼上,顾秀红了眼眶。这一刻他等得太久。无数年轻战士的血色青春,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经国家正式验收,1984年8月30日,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全线通车。
  在通车之前,经铁道部同意,乌鲁木齐铁路局于1982年3月1日成立了南疆铁路临时管理处,管辖着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476.54公里线路的养护、运输。
  建处之初,乌鲁木齐局传承铁道兵精神,按照 “接好管好一条新线,培养造就一代新人”的指导方针,边筹建、边接管、边运营,艰苦创业,逐步完成全线交接。
  记者在查阅有关档案时,看到这样一组数据:经过南疆铁路临管处全体职工8年的努力,南疆铁路货物发送量由1983年的30万吨提高到1989年的91.8万吨;运输收入也由1983年的720万元提高到1989年的6314.1万元。
  1989年,在铁道兵精神的感召下,南疆铁路临管处职工发奋努力,将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建成了“三优” (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文明路,全处27个单位建成了“文明单位”。
  1990年3月,南疆铁路临管处通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级企业的评审验收。
  为了进一步改善南疆地区交通落后状况,由国家投资修建的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1996年4月破土动工,1999年12月6日通车至喀什。至此,全长1446公里的南疆铁路全线通车运营。
  2014年12月28日,南疆铁路吐(鲁番)库 (尔勒)二线开通运营,技术标准为国铁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它的开通,对促进南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南疆铁路吐库二线开通运营后,铁道兵用鲜血和生命修建的鱼儿沟经奎先隧道至焉耆段线路维持现状,作为支线运营。
  4月2日的和静,蓝天白云,晴空万里。库尔勒电务段职工肖安树等人自发来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
  和静县第三中学200多名共青团员、少先队员,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来到烈士陵园。他们在纪念碑前庄严宣誓: “继承先烈遗志,为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发愤读书!”
  路是躺下的碑,碑是竖起的路。关于南疆铁路,有讲不尽的故事,每每重拾那些记忆,内心都留下强烈的震撼。
来源:人民铁道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09:22:33 | 查看全部
欢迎各位老师阅读,新的一周快乐,劳动竞赛版块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09:23:35 | 查看全部
1给力.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09:23:50 | 查看全部
2点赞.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