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杜威到中国的第5天,五四运动爆发了……杜威夫妇原来打算过了夏天就回美国,但他对中国社会发生的事情非常关注,特别是五四运动激起了他浓厚兴趣,他想留在中国看一个究竟。
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1859—1952),是20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也是对中国现代政治、社会、教育、文化等领域影响最为广泛而深远的西方思想家之一,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杜威堪称是一位极其特殊的人物。他在20世纪初这一中国历史上新旧力量冲突最为激烈、社会矛盾和斗争最为复杂的时期来到中国,见证并影响了中华大地剧烈的文化和社会转型,并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0年年底,1000多万字、38卷本的《杜威全集》中文版早期5卷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华读书报也以“杜威归来”为题予以介绍。国内知识界对杜威长久的兴趣,部分原因是因为杜威对中国的感情尤其是他在中国居住了两年以上,笔者特爬梳史料,试图还原近一个世纪前约翰·杜威的中国之旅。
踏上中国国土
1919年初,杜威和他的夫人爱丽丝·奇普曼赴东方旅行。这原本是一次纯粹消遣的旅游,可当他们从旧金山准备启程时,东京帝国大学致电杜威,邀请他到日本作讲学,他欣然答应。后来,他又接受日本其他学术团体的邀请,在日本访问期间又增加了很多场次讲演。
而杜威到日本讲学时,其实一开始并没把中国列在他远东之行的计划内,但在日本,他接到北京大学胡适教授的邀请信。恰巧当时北京大学的陶孟和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郭秉文等正欲赴欧洲考察教育,途经日本,他们登门拜访杜威夫妇,并以江苏省教育会、北大等5个学术教育团体的名义,向杜威发出正式邀请,希望他顺道来华讲学,帮助中国建设“新教育”。杜威答复说:“这是很荣誉的事,又可借此遇着一些有趣的人物。我想我可以讲演几次,也许不至于我的游历行程有大妨碍。”可杜威没有想到在中国小住几月的计划竟延长到两年多的时光。
为欢迎杜威来华,陶行知撰写了《介绍杜威先生的教育学说》一文,推介杜威的生平和学术思想,发表在3月31日《时报·教育周刊·世界教育新思潮》第6号上(此文后改题为《杜威先生的史略和著作》,作为《杜威先生在华讲演集》一书的序言)。4月28日,《申报》则发布消息说:美国哲学家杜威博士自西京来电,定于30日到沪;并称“博士为世界思想领袖,教育先导”,所以“教育部、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江苏省教育会和浙江省教育会均将派代表欢迎”。胡适也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实验主义》一文,系统地介绍了实用主义哲学流派的形成、渊源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同时还对实在论、真理论和方法论等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关于实用主义的方法,胡适概括为“大胆的假设和小心的求证”,成为流传至今的一句名言。因此,在杜威未到中国之时,国内公众尤其是教育界已经对杜威其人其事耳熟能详了。
4月27日,杜威夫妇和女儿露西乘坐“熊野丸”号驶离日本熊本港,30日下午抵达上海,从北京大学等地专程赶至上海的胡适、陶行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蒋梦麟(江苏省教育会代表)等3位昔日都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曾师从杜威的学生到码头迎接。5月2日晚上7时,胡适应江苏省教育会的邀请,在上海讲演了杜威的实验主义,作为杜威哲学通俗性的疏解,并为杜威正式开讲作了先导。胡适在这篇题为《胡适之演说实验主义》(后收入1926年8月国民书局出版的《当代名人演讲集》)的演讲中介绍说:杜威的“实验主义是十九世纪科学发达的结果”;因为“一切真理都是人定的,人的真理不可徒说空话,该当考察实际的效果。生活是活动的,是变化的,是对付外界的,是适应环境的”;最后指出:“我们人类当从事实上求真确的知识,训练自己去利用环境的事物,养成创造的能力,去作真理的主人。”
5月3日,胡适在给蔡元培的信中写道:“杜威博士夫妇于三十日午到上海,蒋(梦麟)、陶(行知)与我三人在码头接他们,送入沧洲别墅(今锦沧文华大酒店处)居住。这几天请他们略略看看上海。昨晚上我在教育会演讲实验主义大旨,以为他明日讲演的导言。……五日他去杭州游玩,蒋梦麟陪去。……在杭州约住四五日,只有一次讲演,回上海后,住一二日,即往南京。大约三星期后,即来北京。哥伦比亚大学似尚无回电来,昨晚与梦麟商量,可否请先生商请教育部发一正式电去,电稿另纸录呈,请先生斟酌施行。”(《北京大学日刊》1919年5月8日)
5月3日和4日,杜威在上海的江苏教育会会场演讲《平民主义之教育》时,有千余青年冒雨赶来,“座为之满,后来者咸环立两旁”。演讲前,组织者将《介绍杜威先生的教育学说》一文分发给与会者。文中说:“杜威先生素来所主张的,是要拿平民主义做教育目的,试验主义做教学方法。这次来到东亚,必定与我们教育的基本改革上有密切关系。……他的著作当中,和教育最有关系的,一是《平民主义的教育》,二是《将来的学校》,三是《思维术》,四是《试验的论理学》。这四部书,是教育界人人都应当购备的。”首场演讲会由陶行知负责组织,沈恩孚主持会议,蒋梦麟翻译,潘公展记录(事后潘在《记杜威博士演讲的大要》一文中,记载了杜威讲演的主要内容:平民主义、平民主义的教育、平民教育主义的办法),杜威由此开始了他在中国的访问和讲学之旅,并为各地教育界、思想界、文化界留下了许多真知灼见,对实用主义在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之后,杜威夫妇在蒋梦麟和江苏省教育学会代表王杰的陪同下前往杭州讲演。讲演期间,蒋梦麟接到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五四学生爱国运动爆发了,他匆忙赶回了北京,但杜威当时尚不知晓这场运动的进展,滞留一周后他才回到上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