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1|回复: 3

中学建在“毒土地”,所有环节均失守

发表于 2016-4-18 13:39: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兵临

如果整个社会的安全制度总是频频失守,如果制度下的人们都缺乏遵守制度的习惯,那么又如何奢望他们在有关学生安全的事情上会痛改前非,采用有别于常的另一套正式规则呢?
  自2015年年底开始,搬入新校址的常州外国语学校不断有学生出现不适症状,先后有641名学生被送到医院进行检查,其中493人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个别还被查出了淋巴癌、白血病等恶性疾病,家长怀疑与旁边的化工厂污染有关。
  央视的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从当年化工厂的违规操作,到相应环保执法的疲软;从学校选址的疏忽大意,到奠基施工时的未批先建;从环境评估的漏洞百出,到对环评建议的置若罔闻,几乎每一个环节的安全制度都遭到忽视、废弃乃至违反。在事情演变的逻辑终端,只能是学生的生命健康被无情伤害,最终危害后果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人们发现危害时间的早晚。
  这是制度失守的悲剧,更是难以原谅的人祸之痛。当地教育部门称,当时选址已做过相应的环评,检测结果都是达标。那么这份符合规范的评估报告为何只考虑常规的污染物指标,而没有考虑检测化工厂生产的农药成分?既然已经确认符合建校规范,为何环评报告又强调北侧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已经受到污染,存在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还建议“本地块严禁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这份“自相矛盾”的环评报告又是如何做出的?
  更值得追问的是,学校奠基施工时间比环评报告批复时间提前了7个多月,这就意味着学校是在没有环评依据的情况下开工建设的,那么又是谁决定未批先建的?难道,环评在相关决策过程中只是走一个过场而已?与学校一路之隔的污染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普遍超标,最高浓度超标近10万倍,且这些污染物都是早已被明确的致癌物,根据常识我们也不难判断,在这种高敏感、高危险区域建设学校,客观、中立、全面的环评应该是一个关键环节。遗憾的是,这道守护安全的最重要链条完全失守。
  从“毒跑道”“药儿园”到“毒土壤”,每一次发生在校园里的安全事件都令人愤慨,但悲剧总是不断,这究竟是为什么?个案中总有其特殊的原因,也总有共同的制度病灶。
  我以为,要守住校园安全、守住学生健康,还需要有一个安全的社会体制。如果整个社会的安全制度总是频频失守,如果制度下的人们都缺乏遵守制度的习惯,那么又如何奢望他们在有关学生安全的事情上会痛改前非,采用有别于常的另一套正式规则呢?
  安全的校园是建立在安全的社会基础上的。缺乏制度支撑的脆弱社会,犹如流动的沙丘,建筑不起牢固的安全校园。如果一个社会食品安全事故不断、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我们就不可能指望校园成为“世外桃源”。因此,要让学生逃离各种安全威胁,必须从建构一个安全的社会开始,夯实我们的社会根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8 21:04:32 | 查看全部
学习了,感谢新宇老师分享,新的一周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8 21:04:5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8 21:05:2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