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提起豫光金铅集团股份公司精炼厂安全员曹中才,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熟悉他的人都非常佩服他的嘴,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一连串的顺口溜、歇后语是张口就来,和他在一起聊天,总让人忍俊不禁。 |
由于年龄较大,工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曹。也正因为他的嘴,他主管的安全工作非常出色。工人都害怕他的说教,要是有个小违章啥的,被他逮住,那比挨一棒子还难受,如此一来,工人们上班都看自己的“门”,坚决不违章,免得找气受。这也倒好,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安全工作也就自然好搞了! |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冥冥尘世中和豫光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结,老曹一家祖孙三代都就职于豫光,用他的话说是“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言语中充满了无限的豪情! |
老曹的父亲生前是豫光老前辈,老党员,铁匠出身,1958年参加工作,在勋掌铅矿干了一辈子。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开采矿石需要用具,没钱可买,就在矿上建了一个小铁炉,老曹的父亲每天的工作就是打工具,炮条、錾子、拉矿石用的小拖车,每月28元工资。有许多人因为收入低,养活不了家,纷纷辞职不干,开荒种地搞收入,老曹的父亲坚持了下来,在火与光的碰撞中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也养大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
子弟也来到了勋掌铅矿,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当个工人是件非常荣耀的事情。但苦自然是有的,上班没有 |
工具,全靠步行,一星期吃住在矿上,每到星期六回一趟家。也许是年轻,老曹当时倒也不觉得苦,一年后,调到济源黄金冶炼厂。先在冶炼车间干了4年,随后又调到电解车间,一直干到1992年9月份。1986年,济源黄金冶炼厂收购了位于济源北郊柿槟村的济源硫酸厂,逐步扩大规模,建高炉,建电解车间,1992年10月份,老曹被调至此,直到1995年,精炼厂一车间扩建投产,老曹再也没有换过地方,美好的青春年华也在日复一日中悄然逝去。 |
回忆起当初的情景,老曹是感慨万千。在农村,谁家里要是有个工人,老百姓都会高看不已,何况是在当时很有名的黄金冶炼厂上班。每月需要往大队交18元,大队记30个工分,到年底的时候根据工分分粮食。上班的条件相当艰苦,厂房简陋, |
强度大,当时根据工作表现按等级划分工种,他属于二级工,每天工资1.41元,记忆最深的是有个月发了73元,那是上班以来发得最高的工资。1985年,老曹成家,1989年,他的妻子也来到豫光服装厂上班,夫妻二人成了双 |
生活条件逐步好转,一年是一个样,靠着稳定的工资养育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
顺利加入,如今就职于锌业动力厂。二儿子也走的是同样的路,大学毕业后,也积极投身于豫光,如今和老曹都在精炼厂,成了名副其实的“父子兵”。老曹经常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语重心长地 |
自己的两个儿子:“咱们家能有这样的生活状态,和豫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在的豫光是越 |
越好,你们是幸运的,在厂里一定要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好好干,多为豫光献策献力,大河有水小河满,这个道理千真万确!”问起老曹让两个儿子都选择豫光,后悔不后悔,他一脸兴奋地说道:“一点都不后悔,一没有关系,二没有特长,豫光是国企,相对稳定,现在的大形势不景气,济钢裁员、煤矿效益下滑,而我们豫光的工资没有下降过,这就是咱们最幸福的事,想一想心里面都觉得甜!” |
不仅如此,老曹的兄弟也在股份精炼厂上班,一家能有这么多的成员都在豫光上班,确实不多。如今,老曹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家,在城里都买了房,有了车,自己也当上了爷爷,老伴有退休工资,每天在家照看孙女,日子过得充实惬意,让人羡慕不已! |
老曹的一家,老中青在不同的年代积极投身于豫光,亲身见证了豫光的发展和壮大,和豫光结下了深厚的情缘。老曹的生活是幸福的,对于他个人而言,他有一个 |
的小家,对于全家人来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大“家”——豫光。大“家”的厚爱芬芳了小家的温馨,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工作在一个大家庭,老曹全家的幸福感和自豪感绝对爆棚。               |
                  (崔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