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9|回复: 3

为何明明是“毒地”,检测数据却很完美 郑山海

发表于 2016-4-22 12:27: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现在并没有一种试剂可以往哪块环境中一放,各色物质的成分就都昭然若揭了。对一块有毒的土地,只是用常规的项目进行检测,这块土地很可能就是干净的。
  常州“毒地”事件持续发酵,与社会普遍的担心与焦虑不同,当地一些部门表现淡定,比如他们澄清说,检查结果异常的不是之前所说的将近500人,而是133人;学校请来的医学专家也表示,白细胞异常或者甲状腺的部分症状,和学生的饮食、精神压力有关。
  的确,就疾病的导致因素而言,与疾病的发生往往具有正相关性,却并不具备必然性。例如吸烟与肺癌拥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并不是每一个吸烟的人都必然患肺癌,更不是每一个不吸烟的人就一定不患肺癌。对于甲状腺结节、白细胞异常这样的问题,确实存在很多诱因,推断为环境因素是可以的,推断与饮食、精神或者情绪有关,也不为不可。
  现在的问题就是,学校可能身处“毒地”,这块“毒地”可能含有很多致癌物质。但这些物质究竟是什么,含量是多少,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值。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导致孩子身体异常情况的因素,或者将之推定为环境因素引起,可能缺乏严谨。不过,这并不代表这种推定就不需要重视。
  说到这里,有必要普及一下检测方面的常识。现在并没有一种试剂可以往哪块环境中一放,各色物质的成分就都昭然若揭了,而是必须要用推定存在或肯定存在物质的检测剂对应来测量,也就是说,我们要专门用可以测量氰化物或苯类物质的检测剂才能知道这里有没有这些物质,含量是多少。换句话说,对一块有毒的土地,只是用常规的项目进行检测,这块土地很可能就是干净的。这也就很好解释,为什么对于一块让居民感觉难以忍受的环境,而检测数据却非常完美。
  所以,目前不是一个可以坐等的时候。法律上虽讲究“疑罪从无”,但在涉及环境安全的时候,却应本着“疑罪从有”的精神,因为身体的伤害非得等到证实以后,后果就无法改变了。
  对于这类的“疑罪从有”,现在很多国家都在遵从。比如一家超市出现了一个过期食品,就可能需要将这家超市的所有食品下架实施检查;因为几只鸡被检测出禽流感,一批鸡都可能被屠宰;吸烟虽然不是导致肺癌的唯一因素,但在美国出现了多起因为罹患肺癌,烟草公司向患者支付高额赔偿金的问题,等等。
  因此,尽管目前的依据还不充分,还没有证据证明孩子的身体异常与环境一定有关,就应该推定为与之有关,其他的托词都是无益的。让孩子马上撤离这块“毒地”,即使可能错了,也是值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3 09:44:39 | 查看全部
现在的问题就是,学校可能身处“毒地”,这块“毒地”可能含有很多致癌物质。但这些物质究竟是什么,含量是多少,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值。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导致孩子身体异常情况的因素,或者将之推定为环境因素引起,可能缺乏严谨。不过,这并不代表这种推定就不需要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3 09:44:4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3 09:45:11 | 查看全部
感谢李老师分享,问好辛苦老师,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