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4-22 12:47:37
|
查看全部
城镇化是一尊“菩萨”?
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年底,几乎每个国家政府都有一套救市方案,作为其中最“抓人眼球”的方案之一,中国经济的4万亿投资计划却一直备受争议。作为世界救市契机的典范,中国4万亿投资抛出的时机可谓妙至巅毫,但与其良好的开端相对,最终该项政策的大多数资金补贴都流向了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相关利益者那里。
中国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在其文章中认为,4万亿投资使得投资的边际产出效应进一步下滑。根据有关资料,中国的边际产出效应从1994年以来出现了直线下滑。由1992年的0.39降到了2009年的0.2,也就是说,上世纪90年代初2-3个投资单位可创一个GDP增量,而到现在5个投资单位往往还得不到一个GDP。这也直接导致中国投资政策“熄火”。
更为严重的是,在投资政策“熄火”的同时,出口和内需也问题重重。国家海关总署4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3月,中国进出口总值8,59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7.3%。其中,出口4,300.2亿美元,增长7.6%;进口4,293.5亿美元,增长6.9%;累计贸易顺差为6.7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自2010年开始,中国进出口数据增长一直维持在20%以上。而在此前,对此数据悲观的预测也在10%以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原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中国外贸形势严峻,外贸顺差可能会大幅缩水至500亿美元左右,出口对GDP的贡献会下降。”
虽然出口形势严峻,但与目前内需情况相比还是颇具暖意。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不断地提高产品产量,以支撑它脆弱的繁荣,这使得中国创造出了比发达经济体国家更多的过度供给。随着中国长期以来支撑经济高增长的“人口红利”开始衰减,未来中国经济将面临劳动力供给下降、劳动力成本提升的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尤为严重的是,与美欧等发达经济体边富边老不同,中国的趋势明显为未富先老。可以想象,随着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不断攀升和对社保体系要求的不断升级,中国经济未来的需求状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的判断可能使其显得更加冰冷和残酷,他认为:如果中国要在“十二五”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将使总的养老资金账户亏空(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用于支付老年退休人员)数字增加,预计养老账户的亏空额度会在2万亿元左右。
经济的三驾马车同时出现问题让中国政府左右为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成为了中国经济的“菩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