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公共文化均等发展、深入对接居民需求,西山区还将文化输送做到了精准投放,无论你执笔案头还是深耕田间,都能在这个公共文化体系中获益。
阅读最新的电子书,是白领杨悦最喜欢的事。“自从在社区电子书借阅机上下载了书籍后,不仅随时可以看,而且更新快,种类多。”这部让杨悦爱不释手的社区电子书借阅机,是西山区文体局为推进全民阅读而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它整合了西山区图书馆馆藏书目资源、报刊资源等,只需手机扫描机器上的二维码就能下载。
如今,在西山区的社区、警营、医院、汽车枢纽站、政务大厅、大型商场、企业等地方,都能看见电子书借阅机的身影,人人爱读书、家家飘书香的全民阅读已成为西山居民的素养。
与此同时,读书也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浓浓的书香氛围还延伸到了西山区乡镇的各个角落。
曾经喜爱串门打牌的团结街道龙潭社区居民张大叔,现在一吃完午饭便会来到社区图书室,一边阅读与种植技术有关的书籍,一边做着笔记。“现在我种的水果比以前好多了,都是从书本里学来的技术。”得益于社区图书室里书籍的指导,张大叔家的果树产量大幅增加,经济收入也多了许多,他正盘算着将种植规模扩大,争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社区图书室不仅为村民打开了致富的大门,也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快乐之门。在社区图书室内,孩子们的少儿读物、科普杂志等书籍应有尽有。“以前放学孩子们就是到处乱跑,现在有了图书室,既增长了知识,又比较安全,我们家长也放心。”居民陈永川高兴地说。
在许多人眼里,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相对枯燥,村民们饭后不是扎堆聊天,就是看看电视、打打牌。但如今,有更多的人选择来到图书室,看看书、听听讲座,学知识,村子里闲散乱晃的人少了,风气也渐渐变好了。
结合送文化进乡村、非遗展示、民俗礼仪等活动,西山区细耕文化阵地土壤,厚植文明基因,将一幕幕文化精品送到居民身边,让文化滋养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这些年,村子里建起了文化小广场,茶余饭后,村民们便会在此跳跳舞,打打球,渐渐地还有了自己的文艺队,逢年过节,大家便聚在一起,你唱我演,每个都是大明星。
西山区通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搭建平台、创新载体,步步踏实,事事见情。任何一件文化工程的背面都牵动着一个城市灵魂深处的东西——它是历史情感、文化认同、也是人们对未来的共同梦想。记者李杭蓉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