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小通讯员成长记
朱玉琳
她2007年8月参加工作,两年的时间内历经了三条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做过文控、当过技术员,报表报验下达施工指令的一系列工作之余,由于文笔出众,写小通讯小报道从她的业余爱好慢慢变成兼职工作中越发重要的任务。今年5月,她参建西二线项目来到江西,50篇宣传任务成为她最大的工作压力。
稿海战术
要在年前完成50篇的报道任务,就必须每月上报六篇以上。对于一些老通讯员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只要勤动笔就能完成,但对于她这个新手来说,报社没熟人、自己也没写消息通讯的基础,看书自学、狂写狂练、每日一稿成为她参建新项目的必修课。通过淘宝网,她买来了新闻系本科生的所有教科书;通过网络,她收集一切关于新闻写作的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居然在工程开工仅一个月的时间里,她上了9篇稿件,成为管道四公司通讯员中的一匹“黑马”。
喜遇恩师
然而,由于对不同报纸新闻写作要求分析不到位,且理科生做文职本身在文字功底上十分薄弱,所以上稿仍然困难重重。就在这时,她遇到了两位恩师,一位是石油管道报的林培军老师,另一位是孙吉伟老师。
林老师是在对管道四公司西二线26标段采访时被她粘上的,如何抓住工程中的新闻点,如何换个角度写问题,林老师的出现打开了她的“新闻眼”,让她觉得管道建设突然变得这样新鲜,好多故事都可以写成“新闻”。而孙老师的出现,打开的却是她通向新天地的一扇大门。5月底,她把自己稚嫩的文章带到中国企业员工互动平台,让人兴奋的是,一篇关于精细化管理的小稿居然上了《工人日报》,这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接着,她认识了夏老师、马老师等好多乐于帮助她写稿、改稿的老师。每周一晚的平台学习讨论会,成为她写新闻的大学堂,“新鲜、重要、显著、趣味”、“捕捉、再现、对比”一个个词语在老师的讲解下变的灵动,也让她突然感觉到新闻原来也是如此好玩。从此,练功底,练摄影,学采访成为她每天去工地的动力,她成为了工地上大家最受欢迎的小女生,同时,她也为用自己的劳动得到老师们的称赞而欣喜。
11月,她超额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宣传任务,仅《工人日报》就上稿12篇,得到公司领导的认可和称赞。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回头去想过去的这半年,“写稿”已经成为她眷恋的伙伴。她就是笔者,用自己的笔记录和“伙伴”一起成长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