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4|回复: 5

打开书吧,不要只在今天——名家谈阅读

发表于 2016-4-23 07:32: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 题:打开书吧,不要只在今天——名家谈阅读
  新华社记者
  读书、写书,是下面这群人生活的常态。阅读,对他们而言,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须。但阅读能否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需要,成为每个人的生命需求,却关乎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和文明的传承。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国的全民阅读活动也走过整整10年,不妨听听作家们怎么谈他们的阅读,怎么看全民的阅读。
  读书,丰富和清洗自己的最佳途径
  凭借《生命册》摘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阅读对李佩甫而言,是“从大杂院连骨碌带爬地走出来”的“拯救”之途。
  出生在河南许昌一个工人家庭,李佩甫当时家里只有半本黄历。字都认不全的时候,他就到处找书看,带字的纸片都要翻一翻。
  “读书是丰富和清洗自己的最佳途径,让人生变得宽阔。”“不是为了改变命运,但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反省自己。”
  “书本提供的是一个个生活的‘沙盘’,一些烫眼的句子,一些不同的生命体验,也许对阅读者的一生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参照作用。”李佩甫说。
  对以谍战题材而闻名的作家麦家来说,阅读是写作的最好准备,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是他阅读生活中的“太阳”。“博尔赫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现在我面前的,我几乎立刻迷上了他。”
  1993年至1996年,麦家有一半时间在西藏,对人生的一些重要思考都是在那儿起的头。“除了大自然辽阔的天空外,还有一个天空就是博尔赫斯的书。”早上背博尔赫斯的诗,晚上看他的小说,“被自己崇敬的人照耀、温暖,是世上最幸福的事。我感激这种相逢!”
  不同时代的书,在书架上,在图书馆里,无声存在,等待知音者的相逢。
  科幻作家刘慈欣的重要“相逢”是英国科幻小说家亚瑟·查理斯·克拉克的《2001》,那时他刚参加完高考,正准备填志愿。“看了这本小说后,被书中宏大的世界所震撼,越发感受到了自己和当下的渺小。”
  因脑瘫行动不便,女诗人余秀华靠阅读找到在世间行走的一根拐杖,以及“诗和远方”。“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是一定可以改变人的心境,能够让人获得平静,平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她说。
  知名出版人祝君波认为,书是柔软的,却蕴藏着坚强巨大的精神力量。“邹韬奋先生创办的书店名称,中间是阅读,左边是生活,右边是新知,这是对阅读的力量做出的精彩演绎。”
  电子化,期望不要成为阅读的敌人
  互联网时代,阅读形态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的阅读率整体呈全面上升态势,数字阅读增长迅猛。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6本。
  从书本到屏幕,阅读已经互联网化?
  刘慈欣这样看这种变化:“由纸质阅读向电子阅读的转变,有点类似从竹简阅读到纸张阅读的转变,开始人们总会有些不适应。但阅读的内容精彩与否,与载体无关。”
  《芈月传》的作者、网络作家蒋胜男也认为,数字化载体的改变,只是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并没有降低他们对优质内容的追求和思考。
  数字化阅读会不会妨碍阅读经典?
  蒋胜男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我们的传统文学或者说经典文学正是借助了网络而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很多读书网站会推出热门书单,其中有时下流行的畅销读本,也有《百年孤独》等长销经典。有声电台里,有《道德经》《三国演义》《红楼梦》,也有《小王子》《老人与海》。这无形中普及了经典。”
  蒋胜男更看中数字化时代读者间的交流和互动。“读书不再是一个人的安静活动,不再只是读者与书的作者之间的对话交流,更可以是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另一种‘视域融合’。”
  但无论如何还是该看到差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欧美国家年人均阅读量约为16本,北欧国家达到24本,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阅读量和我们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尽匹配。数字化阅读带来的过度快餐化、浅薄化和碎片化倾向,仍值得关注。
  期待,书香氤氲,迎来阅读的黄金时代
  一个普通周二的傍晚,郑州市文化路一家书店慢慢热闹起来,像往常一样,19点这里有一场读书会。小小的书店能容纳近百人,讨论主题是:《文学与小镇的12个“圣徒”》。像这样的民间读书会,郑州每月会有20多场。
  在上海,实体书店“忽如一夜春风来”,经过冰冻期后活了过来。越来越多的特色书店,日渐成为这个城市的新地标,阅读的新圣地,成为新的“公共空间”与“文化沙龙”。
  曾几何时,实体书店生途困窘。今天,实体书店逐渐回暖,也像风向标一样,指示出全民阅读作为社会风尚的逐步回归。
  在作家贾平凹看来,这是一种正常的回归。“大家都说现在阅读的人少了,我觉得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阅读会重新回来的。阅读不会因为大家忙着挣钱、消费而消失,它是一种生命的需要。”
  刚刚荣获“国际安徒生奖”的曹文轩认为,现在中国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局面,就是中小学阅读状况大有改善,“一年比一年好”。“中国要成为强大的国家,就必须从国民阅读抓起。”
  他提醒说,“更重要的问题是——读什么书。商业化巨大的利益诱惑,导致我们的作家很难沉静下来好好写书,写好书。需要冷静地想,我们该做怎样的读书选择。”
  “一片书香能提升整个民族的素养。”河南省文学院院长何弘说,“有了读书的好氛围,这个社会就不缺少书香,不缺少传承和创新的精神。”(执笔记者:史竞男,参与采写:史林静、王志艳、王菲菲、袁慧晶、蒋芳、魏梦佳、冯源、商意盈、谢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3 18:47:56 | 查看全部
与吃饭一样,人生不能缺少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3 18:48:33 | 查看全部
阅读能提升你的素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3 18:48:50 | 查看全部
感谢侯老师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3 18:49:09 | 查看全部
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3 18:49:29 | 查看全部
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