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都当“千里马”,何须“老黄牛”?
“使用电刨子的时候,手不能过刨口”。南屯煤矿通风工区职工孙增寿,祖传“三代”木匠,井下所有风门、风障、门框、牌壁等木匠活都是他负责。工作以来,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荣誉,没上过领奖台,没受过表彰,而是犹如“老黄牛”般,兢兢业业、埋头苦干。58岁高龄的他,早已经超过退休年龄,因木匠活技艺超群,被矿特批延长退休时间。如今,他又担当起“教父”的职责,为区队培养更多的木工能人。这不!11月24日,他在车间传授技艺的时候,引来青年人争相学习。 王继峰 摄影
【个人评语】在当今改革开房的嘹亮歌声中,人才观的天平已经偏移,是非混淆更是越演越烈,只重“千里马”,轻视“老黄牛”就是其中之一。笔者忍不住要为“老黄牛”们“鼓咙呼”:劝君莫轻“老黄牛”。
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某某某获得什么大奖、某某某什么技术革新、某某某什么技术大拿的“成功人士”,笔者想问一句?“工作都是你一个人干的?”。已经记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了,对“千里马”的推崇“如日中天”,“老黄牛”基本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从最近几届全国人大代表可以看出来,以前人大代表掏粪工、清洁工、老工人等“老黄牛”式的人占30%左右,近几届人大代表多为某某企业家、某某高管、某某集团总裁等“千里马”似的代表越来越多。
鲁迅先生曾说:“我哪里是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到工作上了”、“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敬爱的周总理,对国家和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一生忘我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赢得全世界的衷心敬佩。他们的精神非老黄牛精神而何!
清代诗人顾嗣协说:“骏马能历险,犁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千里马”式尖子人才即使是红花,也需要“老黄牛”这样的绿叶来衬托,即使是栋梁,也需要“老黄牛”这样的砖石做基垫,不求名利不避艰险艰苦奋斗的“老黄牛”,同样是社会不可须臾离弃的人才。
“千里马”和“老黄牛”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不应厚此薄彼,希望各位老师用你们的责任和热情多些对老黄牛的关爱。
笔者粗人一个,来自齐鲁大地,才疏学浅位卑人微,决意用责任和热情武装粗糙的文字,捍卫“老黄牛”精神的底层防线,为呼吁公平、弘扬正气、促进和谐做出不懈的努力。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