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起吊绳被誉为艺术品
起吊绳镶嵌工:制作起重吊装作业的起吊绳
“我从没见到这么漂亮的起吊绳,称得上艺术品!”4月23日上午,安徽电建一公司印尼塔卡拉项目施工现场,国外起重专家对该公司的起吊绳赞不绝口,称之为“艺术品”,随即通知其他国家参建人员赶到作业区参观学习。
被誉为“艺术品”的起吊绳是安徽电建一公司杨四昌、徐连伍手工镶嵌出来的。
由于起吊绳材质特殊,不能使用电焊等工器具,怕造成“内伤”,构成安全作业隐患,镶嵌整个过程只能“手工造”。
用铁錾子和铁锤从成卷钢丝绳中“錾”取两根长度相同的绳索,使用麻布轻轻擦掉防腐油脂(不能使用任何清洗剂,以免使用中生锈,降低强度),首尾两端分别“窝”成圆环,用竹签,将其顶端拨开,散成麻花状,一人用力握住圆环,一人手持钢钎,轻轻挑开绳索的一股,转动钢钎,“挤”出指甲缝大小的空隙,腾出右手,把散开的一股穿进缝隙内,拽紧,拔掉钢钎,两人喊一二三,同时用力,一拉一拽,使其“服帖”,与钢丝绳连成一体。重复动作428次,丝丝相扣,挂吊车吊钩上的4只圆环成形。再用铁錾子錾去多余的麻花,卷好涂防锈油,裹上防雨布,就OK了。
一插一拨一穿一拉,看似简单,其实大有“学问”。首先428次的拽拉,“力道”必须相同,不然圆环在吊钩上“受力”不均,造成脱落酿成安全事故。其次,四只圆环直径必须大小一样,精确到“毫米”,否则,同样会因受力不均,“切断”受力最大的圆环。再有,剔除多余的麻花,留多少才合适,留多了,扎伤起重师傅的手指,留少了,受力后“缩”进钢丝绳内,影响强度,应该留多少,没有“计算公式”,只能凭经验。徐连伍说,他们根据起吊绳的直径,作业强度“估摸”,从没出现过“扎伤手指”、“缩”进去的现象。
新工程项目开工前,数他俩最忙、最累,要提前镶嵌好几十种规格、上百副起吊绳备用。工间休息时,杨四昌如数家珍地介绍粗细不同的起吊绳的不同用途:比胳膊还粗的,是用来吊装重达400多吨的发电机定子专用起吊绳,直径和小手指差不多的,则用来吊装电气盘柜等小型设备。
他俩干镶嵌工六年,镶嵌21900副起吊绳,平均一天10副。每月至少有两个新项目开工,再累,他们都一丝不苟,活儿再急也不放松质量标准,加班加点,按时完成任务,质量优良率达100%。(夏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