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师徒相携共成长
马庆阳
在当今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里面减员增效、竞争上岗已司空见惯,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种不和谐的音符:有的师傅虽身怀绝技,但为保自己饭碗,便“该留一手时就留一手”,徒弟们也只好慨叹生不逢时。师徒间存有如此芥蒂,工作质量怎能上得去?生产任务怎能完得成?其后果必然是引发内忧外患。然皮之不存,毛将附焉?企业不行了,个人的利益又怎能得到保证呢?这显然是与师傅们“留一手”的初衷相悖的。
无可讳言,师傅经历了时光的打磨与毅力的浸润,一身的本事也着实得来不易,旧时有句话叫作“一招鲜吃遍天”,无形中也把这种自私的心理夸大了——绝技等同于家传秘方,都学会了,还吃啥鲜啊?其实师傅与徒弟有着企业这样一个共同的家,就象人常说的“都在一个锅里舀饭吃”,利益是共同的,需要一种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来凝聚力量。不然,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人再多也是一盘散沙。21世纪的今天,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企业更加强调发挥团队精神。独具魅力的团队精神能给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只有师徒融洽,相互协助,搞好传帮带,推动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准,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效益提高了,个人收益才能“水涨船高”。
况且有俗语讲,师徒如父子,作为师傅,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有带出的徒弟越多越光荣,徒弟的技能越高自己越光彩的良好感觉。曾有报载,“全国十杰工人”之一的王涛近日又收了一名“弟子”,他在收徒时说:“赢得青年,就能赢得企业的现在和未来。青年需要老师傅带一带,我们的成长就凝聚了老一辈工人的心血。现在我作为一名师傅,应将自己多年摸索的一点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我的徒弟,传给更多的年轻人。”“留一手”的师傅不妨学一学王涛,胸怀宽广一些,着眼于长远,担当起授业解惑的重任。徒弟们也应珍惜机会,学先辈、比作风、练本领。如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便是师傅长久的骄傲和自豪;如果徒弟一生敬重师傅如父母,念念不忘师傅的培育之恩,师傅也肯定会觉得他的付出与牺牲是值得的。
那么,上面说的是否就是师徒合作的最高境界呢?不是的。时代在进步,师傅的知识机构、知识层面存在着须不断更新的问题,师傅不能躺在安乐椅上不思进取,要打好“落后就要被淘汰”的预防针,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徒弟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要与师傅比一比,要树立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长远目标。
进一步讲,在新的形势下,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师徒间建立“互帮、互教、互助、互学”的双向的教学关系以求共同提高是可行的,是必要的。古人认为做学问“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道理放在工作中也是一样的。譬如宁阳县供电公司实行的“岗位交叉培训”的双学制度: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在本岗位出师后,可以带上徒弟,过一段时间这位师傅又将被安排到别的岗位上去做“小学徒”,再过一段时间后,又可以到另一岗位当师傅。
这样一来,师徒间取长补短,相互砥砺,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相互携手共同成长,强强联合,双手出击,出奇制胜,也就为企业赢得生命与活力,从而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