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3|回复: 0

汉玉市场冰火两重天有何启示

发表于 2016-4-25 21:29: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1年,在北京的玉器专场拍卖会预展上,工作人员在摆放汉代青玉螭纹兽爪角杯。CFP供图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

  在孔子看来,作为“山岳之精华”的玉正是君子应该要追求的。在独尊儒术的汉代,对玉的推崇成为了独特的时代色彩。一方面儒家礼教对玉的推崇至高无 上,另一方面,求永生的愿望“上至天子,下至臣民”,汉代也史无前例。“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使得这一时期的敛葬玉器特别盛行而发达,甚至出现了空前绝后 的玉器制品——玉衣,从西汉起逐渐形成等级制度到东汉衰落而末于曹魏,玉衣涵盖了金缕、银缕、铜缕甚至独一无二的西汉南越王出土的丝缕玉衣等多种形制。
  徐州博物馆馆长孟强在接受收藏周刊采访时称:“如果要用一种玉器来定义汉代的话,就是玉衣。”
  所谓“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人们对玉的追求并没有停留在汉代,而在今天的艺术市场上,也有所体现。随着2016年春拍帷幕的拉开,率先成为拍 场“黑马”的正是汉玉,在汉玉进入收藏市场二十多年的征途上,终于在今年,单件成交突破千万元,而且同一场次成交者多达四件。这一方面给古玉器收藏者鼓足 了信心,另一方面,也使得汉玉的价值逐步受到当代大众的认可。
  但如此的市场信息,是否反映出汉玉收藏必然走热?汉玉市场为何一直处于平淡不惊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同期在纽约佳士得上拍的汉玉则不尽如人意。是什么原因造成香港、纽约市场“冰火两重天”?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表示:“不少藏家会对墓里出土的藏品存在忌讳观念,导致关注的人并不会十分多。”他同时强调:“玉的市场本来就要靠中国人,纽约肯定不如香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