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5|回复: 0

你有看不懂艺术品的苦恼吗

发表于 2016-4-25 21:32: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常看艺展的观众或许没少发出过“看不懂艺术品”的感叹,不过四川大学教授、符号学大师赵毅衡先生的讲座“游戏与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倒给了大家一些对于怎么看待艺术品的启发。前天下午,他来到武汉“名家论坛”,用通俗的例子让听众对“令人不解”的艺术品有了新看法。
  和国画、油画、版画等传统美术门类相比,如今越来越多展示在美术馆的装置艺术更让观众看不懂:几十个散落在地上的网球、七八根竹子扎成一堆放进美术馆,都是艺术品。
  怎么来理解它们呢?赵教授打了个很简单的比方:物品都有使用功能部分和表意部分,例如筷子,可以有使用功能,用来取食,作为表意筷子可以是“怀乡”符号。“那么一双制作精美的筷子能让人欣赏,此时筷子依然能够用来取食,一旦把筷子陈列在镜框里,就不可能用来取食了,此时其艺术品格成为主要成分。”也就是说,艺术就是超出物的使用价值与符号实用价值的那一部分。
  赵毅衡现场展示了艺术家Giuseppe Colarusso创作的《无用系列》装置作品图片,比如中间破了一个洞的乒乓球拍,标着埃及象形文字的电脑键盘、用稻草做成手把的刀叉……“这些在生活中有实用功能的物件,一旦进行了加工创作,变得没法用了,展示在美术馆里,也就成了艺术。”
   艺术就是超出物的使用价值 与符号实用价值的那一部分
  哥伦比亚大学学者丹托在《美的滥用》一书中写出了他的苦恼:过去因为是艺术品,所以进入博物馆、画廊、艺术史,而现在是因为进入博物馆,画廊,艺术史,所以成为艺术品。过去因为是艺术品,所以其作者是艺术家,现在因为其作者是艺术家,所以是艺术品。过去因为是伟大的艺术品,所以受到批评家关注,而现在因为受到批评家关注,所以是伟大的艺术品。
  这样通俗的讲解令听众大学生小袁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只觉得现代艺术、特别是装置艺术品难懂,难以理解艺术家为啥要把作品弄成怪怪的样子。以后再去看艺术展览,我对作品有了新认识。”
  文/记者钟磬如 图/记者熊波
  过去是艺术品才进入博物馆 现在是进入博物馆才成为艺术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