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2|回复: 3

作弊入刑,为何还有人敢以身试法

发表于 2016-4-27 11:28: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全国25省份举行了今年公务员招录的笔试,总报名人数达到409.5万,为历年来规模最大的公务员考试。不过,江西一网友发帖指某考试资料与试题几乎一样。而安徽滁州也有网友曝出,在申论考试前,试卷已经拆封。江西省人社厅表示,正在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安徽滁州方面则回应称,试卷包装问题或为运输途中所致,不存在人为拆封试卷漏题的情况。(4月25日《新京报》)
  无独有偶,在同天上午进行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也被曝出试题答案与网传答案惊人相似,这些事实都再一次告诉我们,考试泄题已经不是偶发事件了,我们几乎可以确定这是一条利益链,以伤害他人为代价获取利益。笔者记得上一次被曝出考试泄题是在4个月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仅仅4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了三次大型考试的泄题事件,着实让我们震惊。与此同时,也让我们开始去思考,考试泄题到底会伤害谁?
  毋庸置疑,那些每天早起晚归,勤学苦读的考生是最直接的受害者。试想一下,那些真正努力的考生看到自己十年苦读败给别人考试前几分钟收到的答案的时候,会是多大的心理落差?委屈、愤懑却又无能为力。这种大规模的考试,泄题事件一旦出现,其实是无法查清到底哪些考生买到了答案,而鉴于这种大规模考试的成本,集体重考也不存在可操作性,最后的结果就是,很多优秀的考生,本应被录取的考生会被一些投机者代替。无论是去年的研究生考试,还是今年江西的公务员考试,都会使部分考生失去本该属于自己的机会,这对考生的一生都有着无法挽救的伤害。
  2015年,我国正式实行作弊入刑,而在作弊入刑实施的半年里,依然多次出现大型考试泄题的事件,对我们的法治建设是一种冲击,会伤害到我们政府的公信力。如今,考试作弊已经有法可依,却仍旧有人铤而走险,这无疑是对法律的一种挑衅,也是对政府“依法治国”决心的一种考验。相关部门处理稍有不慎,将直接伤害到政府的公信力。
  为什么考试泄题能够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和议论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伤害了考试的公平性,有违个人诚信。在现有的选拔机制下,考试还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走向。公众对高考、考研、公务员考试等大型考试的公平性还有着很高的期待,考试泄题无疑伤害了这一机制的公平性。同时,无论是公务员也好,研究生也罢,相信很多人和笔者一样,很难相信一个通过考试作弊得到机会的投机者会为这社会的公平做出什么贡献。
  在作弊入刑的今天,仍有不法分子不惜以身试法,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这绝对不是处理一两个责任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找出选拔制度的漏洞并且及时补救。毕竟我们要看的不是处理谁,而是希望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7 20:40:38 | 查看全部
感谢新宇老师带来分享,问好辛苦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7 20:40:4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7 20:41:1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