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水资源管理办公室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坚持开发利用、治理修复、节约保护并重,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功申报为全国第七家,山东省首家“中国矿泉水之乡”,创建成为山东省首批、淄博市首家“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区”。淄川区水资源管理办公室也连年被评为“淄博市水资源管理优秀单位”和“淄博市水资源费征收先进单位”。
严格落实“三条红线”制度,划定水资源管理框架边界
出台文件制度。结合水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6个规范性文件和《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等7个规章制度,确保全区水资源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管理。通过开展水资源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工作,进一步摸清了各镇街道、开发区及各取用水单位的取水、用水、排水情况,对全区798眼水井进行了GPS定位,并将井深、井径、含水层、取水量等逐一调查,登记立档,录入微机,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制定出台了《淄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和《淄川区水资源综合利用优化配置方案》,统筹规划和调度各类水资源,按水源和用途制定下达了我区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用水分类控制指标,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解并下达到各镇街道、开发区,严格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内。
严格用水效率控制管理。水务局等5部门联合出台《淄川区建设项目节水设施建设管理办法(暂行)》,全面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区域用水效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内,主要行业用水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额定标准。建立和完善用水效率、用水定额、设备和产品用水强制性标准等考核指标,加大对化工、建材和热电等重点行业节水工作的管理力度,开展好水平衡测试及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支持企业搞好节水技术改造,推应用广节水器具。按照“年计划、季考核、月调度”的原则,认真落实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工作。对434家规模以上企业,均按照要求,组织各用水户将计划分配到每个月,并按季度进行考核。
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加强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工作和重要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认真核定全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在淄川区地图上将6个水功能区进行标注,每季度对6个观测断面(点)取样化验,动态监测纳污总量和水质达标情况。对孝妇河流域的66个入河排污口、三大水源地和6个水功能区都进行了拍照、GPS定位。在完成《淄川区矿泉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和《淄川区太河矿泉水调查评价报告》科研项目基础上,成功申报为山东省首家“中国矿泉水之乡”。进一步规范矿泉水开发秩序,提升品牌矿泉水的市场知名度,极大地促进了水源地和水功能区的保护工作。
设置三大管理阀门,依法规范取用水
严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入口关。将水资源论证作为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和环评的前置条件,逐步对制定或批准的相关规划以及新改扩建项目依法开展水资源论证,不断提高水资源论证率,保证了区级审批立项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率达90%以上。
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和计划用水管理制度。做好取用水户用水情况的评估,客观合理地核定其取水许可量,加强取水许可证延续管理,区域内非农业用水户发证率达到90%以上,农业取水用户发证率逐年提高。严格按市分配的用水指标,制定下达各行业年度用水计划,逐步覆盖区域内非农业取用水户,确保从公共管网取水的单位用水计划下达率达到70%以上,并按照《淄博市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实行超计划累进加价收取水资源费制度。
提高科技计量水平。实施自备水源井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建设中心站5处,安装远程在线监控设施180余套,现有监测水量占全部计量水量的90%以上。对所有取用水户安装符合国家计量标准的计量设施,并做到定期校验。严格按照规定的征收范围、标准、程序征收水资源费,确保征收到位率达到90%以上。
健全完善保障机制,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强化责任落实。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发改、财政、国土、环保、经信、规划、住建、工商、畜牧、水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细化部门责任分工,形成长效联动机制确保每个环节管理到位,夯实水资源管理基础。
开展节水载体创建活动。印发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倡议书》、《节约用水宣传教育读本》和调查问卷,制作印有节水宣传口号的玻璃水杯、节水宣传纸杯分发到各镇街道、开发区、部门单位、学校和用水户进行广泛宣传;开展了节水保水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五进”活动。开展创建节水型机关工作,评选出4家单位申报为市级节水型机关;开展了“水资源杯”节水诗歌、散文朗诵比赛;组织青年志愿者参加“情系水资源,保护水源地”环太河水库徒步体验活动;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开展创建节水型学校工作,举办“节水保水宣传进学校,进课堂”活动,举办“我身边的水故事”征文大赛活动;向小学生讲授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相关知识;组织开展节水宣传进社区、进农村,组织社团组织和青年志愿者到社区、乡村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宣传活动;在全区开展了节水保水知识竞赛,选树节水保水先进单位、节水保水先进家庭和节水保水先进个人等活动。在《淄川工作》、淄川电视台和《齐鲁晚报》开辟“节水在行动”专栏,对先进典型和受到表彰人员进行广泛宣传。用过宣传,让广大市民了解我区水资源状况,唤起全社会的水危机、水忧患、水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杜绝水污染、水浪费,让珍贵的水资源实现永续利用。
加大水资源科研工作力度。科研创新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支撑。淄川区的水资源管理工作一直坚持科研为先导,近年来,先后完成了《淄博市淄川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研究》、《淄博市淄川区城市供水水源地地下水开采影响与保护研究》、《淄博市淄川区黑旺铁矿矿坑水环境影响评价与应用研究》、《淄博市淄川区矿泉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淄川区太河矿泉水调查评价报告》等10个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均纳入政府领导决策。如《淄川区太河矿泉水调查评价报告》成为申报“中国矿泉水之乡”的主导因素,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加强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淄川区供水应急预案》,细化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随着干旱情况的不断发展,随时准备启动《淄川区供水应急预案》。通过挖掘自备井供水潜力、开发利用矿坑水和中水、调节供水价格、适当压减工业用水等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用水。充分挖掘可污废水资源,建设利民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一期日处理能力1万立方米已经竣工投产,二期日处理能力6000 立方米正在建设中;淄川区矿坑水储量约3600万立方米。目前,正与2家相关科研机构合作研究矿坑水的开发利用。他们本着处理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和的原则,先后与2家科研机构接洽,择优合作。中国环境科学院使用美国进口DF膜处理技术,目前已经取样化验,进行中试。工业废水超速处理技术中日联合研发中心使用药物絮凝处理技术,目前已对矿坑水化验,并进行多次小试,取得较好效果。下一步将择优选定1家科研机构在罗村镇工业园进行矿坑水处理实验,成功后可在全区选择2—3个点建设矿坑水处理供水站。通过中水回用和矿坑水处理利用,可以进一步减少污水排放,减缓矿坑水水位上涨趋势,降低由污水排放和矿坑水水位上涨引发的水污染扩大化风险。
加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实行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将水资源管理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目标化管理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通过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淄川区的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实现天蓝、水清、地绿,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建设富饶秀美幸福新淄川做出积极的贡献。
闫盛霆 张红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