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因为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的帮衬,这一轮“花式吊打”手机漫游费,在民众看来,显得分外解气。一个“化石级”收费,20年来雷打不动,舆论不过是冀望借助监督的力量,形成压力机制,倒逼监管者与运营商“砍砍价”,试图就此将漫游费拉下马。
就在前几天,大家奔走相告,说取消漫游费的时间表马上就要到了:因为4月23日,工信部在其官方微博上作出回应——将加快取消漫游费的步伐。遗憾的是,很多人根本没仔细阅读长长的官方回应,只是断章取义出这么一句话,就以为取消漫游费之路已然春风十里。就在前两天,乃至有电台直播节目连线问我:你觉得工信部取消漫游费需要多久?我只能回答得很干脆:想得美。
第一,对工信部当天的官微表态做个阅读理解,概括下来的段落大意是:此事知悉,工作已做,奈何收费企业做主。待日后市场竞争,引导漫游费逐步取消。若等不及,可选4G套餐,这个没有漫游费哦。第二,逻辑上说,工信部又不是物价局,让它直接取缔企业收费(尚未定性为乱收费),这个思维实在比较跳跃。监管部门的“难处”,其实早就一目了然:既不能干预微观价格,又不能坐错了屁股立场,所谓“加快取消”,真真是“一碗鸡汤”罢了。
完美坐实我这个判断的,是刚刚的4月28日,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态:“从政府而言,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地推动竞争,促进企业来降费,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们推动的一个措施,而不是政府说今天把这个价降到零,明天把这个价降50%,后天这个价取消,这不符合我们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作的方向。”不少网媒将这个表态直接概括成“工信部:政府取消漫游费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的手法,固然有点标题党的意味,却也基本呈现了大概的意思。平心而论,道理虽然不太中听,却也契合市场理性。
工信部还提醒大家,“现在大家只看漫游一项收费,实际上移动通信的收费是多种的。”这样的说法,可能并没有理解公众眼下的纠结。客观地说,漫游费在今天,不过是项鸡肋收费:一是4G套餐确实基本没有漫游费;二是有WiFi的地方基本都能规避漫游费,比如语音走流量等。那么,为什么逮到个“漫游费”,舆论就摆出个“痛打落水狗”的态势来?这个问题只能用八个字回答:积怨已久,“人品”所致。
去年以来,关于移动网络要“提速降费”的呼声不断,但运营商割肉的叫声远比市场的雨点大得多。李代桃僵的,声东击西的……“提速降费”就差做足三十六计了。消费者当然不是傻子,被当猴子耍得多了,难免会在槽点事件上“狠踩几脚”。这不过是“人同此心、情同此理”的事。换言之,公众计较的未必是死而不僵的漫游费,而是类似漫游费这样的价格构成体系。
漫游费当然还没到“人神共愤”的地步,但靠市场来解决电信价格顽疾,首要的问题是:这个市场靠谱吗?如果竞争与开放的格局迟迟不来,指望监管者取缔漫游费——这种阴差阳错,怕就不能只怪消费者意识浅薄水平低。手机漫游费最终结局如何,变数也许并不会是市场来做主。
来源:深圳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