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马队长成长记
■于敬彩
在机械轰鸣,烟尘滚滚的京沈客运专线下工区采云堂隧道内,喷锚机正在一个30来岁的小伙子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喷浆,一个施工人员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马队长,有人找你!”他一转身看到我立即放下手中的喷枪,“您好!您好!我估计你们还得有十几分钟才到,就到洞里来看看,实在不好意思!”队长马友博客气地说着,一边大跨步向我们走来。这就是中铁16局集团2公司京沈客专项目部线下工区隧道2队队长马友博。在2公司,大学生当施工队长的一共只有两个人,他就是其中一个,他以其独到的见解和精细的管理方法,将隧道施工2队打造成了一只优秀的隧道专业队,被企业确定为试验点之一。
2006年,刚毕业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的马友博作为应届生进入企业,先后参加了郑西客专、麻竹高速、大西客专、成渝客专的建设工作,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到技术主管、技术部长,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为如今的马队长。
曾是敷衍了事的“小青年”
“刚毕业那会,我也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没有大局观,只想赶紧完成手头的工作,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草率会给项目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谈及过往,马队长脸上闪过一丝羞怯。10年前的马队长,还是个有着脆弱的自尊心,又想把工作干完的“小青年”,没有想过什么叫责任担当。2007年在郑西客专,马友博负责现浇梁地基处理,他觉得现场旁站这种“小活”又枯燥又无用,抱着“早点完事”的态度,加之施工经验缺乏,忽视了现场监管的重要性,造成了地基返工,给项目带来了经济损失,自此才懵懵懂懂知道肩上的担子还是有点分量的。
施工队里初体验让他积累经验
2009年,喜欢接纳新鲜事物的马友博出于对施工队的好奇,主动到麻竹高速担任桥梁施工队技术主管。作为施工队的技术主管,不仅要随时向项目部技术人员汇报施工动态,还要与监理打交道,更是与施工人员住到了一起,同吃同睡。有一次在即将灌桩时,监理突然要求拍摄钻孔桩孔底部照片,工班长看到混凝土罐车已经停到旁边,觉得灌桩势在必行,于是拖着不去,但是监理执意要求必须现在拍摄,现场技术人员、施工人员都无动于衷,眼看混凝土离初凝时间越来越近,马友博一咬牙自己下去将照片拍了上来。从此,他多长了个心眼,每次新工序施工前,他都事先向现场技术人员汇报,并请监理到现场查看。经过一年的工作,马友博看到了工班长的滑头,看到了与项目部技术人员配合的漏洞,看到了一些人的不负责任,这为他今后积累了不容忽视的宝贵经验。
2014年7月,马友博到京沈客运专线项目部线下工区担任隧道施工队长职务,从一名技术干部变成了一名管理者。肩上的担子重了,他开始有了为企业着想的大局观,从前的“个性”和懒惰一下没了踪影。如今的他一心想管好队伍,培养人才,为公司创利创效,他认为责任心是极其重要的,而执行力更是好员工的标准之一。
擅于管理因为深谙员工想法
马友博毕业10年,有6年是现场技术员,1年是施工队技术主管,半年是技术部长,亲身经历了一个新职工从一知半解到独当一面的所有阶段,他能真切体会到员工的想法,因此能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用他的话说就是“能在每个技术人员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对待新职工,他会反复强调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对待工作两三年的,他会教导他们认真负责,对待经验较丰富的,会与他们探讨如何改进工作方法。他的这种推心置腹的引导,使得身边技术人员少走了很多不必要的弯路,以最快的速度成长为有用之才。
有一次在隧道二衬混凝土浇筑时,他遇到了负责管理隧道的技术人员,马队长知道他是2011年毕业的,是个浮躁的年轻人。于是,走上去问道:“现在打了多少方混凝土了?”他支支吾吾的回答:“不知道,快打完了吧。”马友博说:“什么叫快打完了?你作为这里的技术主管,二衬打到什么程度都不知道吗?不要觉得这是小事,飞机坠落往往就是因为松动了一颗螺丝钉,螺丝钉都当不好,将来怎么挑大梁!”听完之后,技术人员匆匆走进洞里去检查浇筑情况。从此之后,这名技术人员像变了个人似的,工作认真负责,现在已然是马队长的得力助手了。
管理中的奇招是解决领头人问题
马友博担任施工队长期间,总是有个别工班的承包人为了一已私利有意出难题,导致隧道工序经常衔接不上,一些工班长还跳出来与他谈条件。经验丰富的他,深知大部分施工人员都是朴实的农民,他们的想法只是干活、领工资,真正有意出难题的是工班里的承包人。只要保障工人工资,也许能说服大部分人离开脱离承包人,这样就可以直对工人,省去承包人这个环节。此时正值工期紧、任务重的大干快上阶段,为保障施工正常进行,必须小范围调整,而且要快、准、狠,不给承包人煽动工人的时间。就这样,通过年中数次小范围调换,年末大面积筛选,马队长终于把隧道施工二队整合成了一个有着精兵强将,又能争善拼的隧道专业队。
强化内心责任就没有做不好的事儿
采云堂隧道围岩较为破裂,节理发育,水平分层,地质复杂、突变多,施工安全隐患大。为此,马队长每天都要在隧道巡查十几个小时,睡觉前也要进洞检查一番才能入眠。
2015年中秋节凌晨三点,在所有人都已经熟睡的时候,忙碌一天的马队长失眠了,因为采云堂隧道正在准备放炮。几番辗转,马队长不顾身心疲惫,还是决定到现场盯着。爆破之后,马队长与两名技术人员进洞排险时,发现石碴量明显增多,按照以往经验,正常石碴量是堆不到拱顶的。马队长立即断定,肯定是出现了塌方。他当即命令改变原有施工工序,先在掌子面周边进行小导管注浆,拱顶部位施做预埋管棚输送混凝土后,再进行正常出碴。果然不出所料,随着石碴一车车外运,隧道拱顶处6米长的塌方地段逐渐显现,塌方原因是红砂岩整体突变成黄土,如果马队长没有即时调整施工,后果不堪设想。
在施工采云堂隧道浅埋段时,经过三番五次地查看与研究,马队长决定将其变更成明洞护拱,这样可以极大地节省工期。经过重重手续,变更终于批复之后,马队长又发现设计院给的支架法方案可以优化为预留核心土,用初支拱架与喷射混凝土做底模和支撑的方法,这样又可以节省部分开支。于是,他又积极与工区总工沟通,工区批准后,这才欣然施工。
950米的采云隧道开工至今,共塌方两次,变更一次,方案优化六次,每一次马队长都在现场指导,凭借着超强的责任心和丰富的施工经验,为项目避免了损失,创造了利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