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40|回复: 1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跨越“双曲贴现”陷阱

发表于 2016-5-3 23:27: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假如现在可以获得1000元,如果再等一个月,则能得到1100元,你会怎么选择?相信不少人会不假思索地立即领取1000元。

  宁要相对较少的眼前收入,也不愿等待数额更多的日后报酬,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双曲贴现”的非理性陷阱。在社会生活中,这种非理性思维较为普遍。譬如,明明知道惟有“管住嘴、迈开腿”才能瘦身健体,可因为不会立马奏效,有人便寄望于各种所谓奇效减肥药,期待立竿见影。明明清楚惟有久久为功才能收获实绩,可为了追求“显绩”,短平快项目仍然成为一些地方首选,全然不顾发展的长远利益。

  心理学实验证实,一个人是否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影响着事业的成败。经验表明,但凡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不下一番滴水穿石的持久功夫,无法完成。在一些人看来,居里夫人仅凭“颜值”便足以过优越的生活,但她却毅然走上充满挑战的科研之路,靠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两次荣膺诺贝尔奖,赢得了厚重的人生,成就了“跨越百年的美丽”。科学家丁肇中受邀讲学时,竟对记者的一些提问答不上来,原因在于15年来他潜心笃志“只做了一件事”,即在宇宙间寻找反物质,令人感慨执着坚守对抗浮华喧嚣的分量。反观那些立竿见影的“表面活”,带来的往往只是暂时的热闹,一旦浮华的浪花退去,岸边留下的常常是一片狼藉。

  “一万小时定律”说,只要积累足够持久,就能在特定领域找到自己的价值。身边总有一些人以“理性经济人”自居,幻想在短时间内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在这种思维作祟下,精于算计、擅长取巧、急功近利,做人难免如“骑墙草”“变色龙”,做事也容易“蜻蜓点水”“蝴蝶戏花”。这些看似“精明”的心理与行为,恰恰与真正的理性和智慧背道而驰。

  毛泽东同志曾如此作比:“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根深方能叶茂,党员干部要想茁壮成长,必须在人民中扎下深根,这是群众路线最朴素的方法论。遥想谷文昌踏上东山岛,没有追求轰动效应,而是俯下身子、久久为功,十数年如一日,团结带领干部群众治理荒岛,用自己的“人生一粒种”换来了“漫山木麻黄”。“先祭谷公,后祭祖宗”,历史不会忘记那些把生命镌刻在群众心中的人,而这又何尝不是为官从政的最高褒奖。

  假设荷叶每天生长一倍、一个月可以长满池塘,第二十八天池塘里的荷叶有多大面积呢?只占池塘面积的1/4;即使到了第二十九天,也仅占1/2。最后一天,荷叶在从容之间覆盖整个池塘。哲人有言,“渐”的威力是无穷的。从修身养德到干事创业,向上的人生,离不开“常抓”“抓长”的基本功。不然,岂能幻想不期而至的质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8 21:13:10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楼主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