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4|回复: 1

个性化影响世界的13位美国总统

发表于 2016-5-4 09:45: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table=100%,#ffffff][/table]



无论你愿意或者不愿意,都必须承认,美国仍是当今世界唯一的霸权国家。由此可推论,美国总统也依旧成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职位——这是一个常常遭遇争议的结论,许多人认为,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下,国会、法院、社会舆论及游说集团对总统的牵扯,使之拥有的实际权力有限,甚至远远不及一些威权小国的元首。更有人坚称,美国总统不过是华尔街等强势利益集团操控的政治木偶。

美国总统当然不拥有堪比专制君主的权力。从美国开国到1930年代之前,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主导着决策过程,美国总统的职权空间的确受到很大的限制。威尔逊总统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成立国际联盟的建议,缔约文书居然还被美国国会所否决,足以印证“总统有限权力论”的正确性。这也是为什么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内,除了华盛顿、林肯等寥寥几人之外,其他数十位历任总统的个人风格、政治贡献、轶闻趣事很少为人关注,美国人甚至不记得那些总统的姓名。

变化出现在富兰克林·罗斯福长达十三年的任期内。他将美国政府特别是总统控制下的联邦机构,变成了“大政府”。而与之同时,作为美国政治体制架构中的另两极,国会和最高法院的职能权力空间却没有发生变化。总统成为政策倡议的主要源头,国会审议的提案都由其提出,还将由其推动付诸实施。到了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性大国和核大国,总统体制经历了根本性的变化,历任美国总统也总是不失时机的利用政府权力的急速增长来制定独立于国会的政策。美国总统对美国国内及国际事务的影响力空前提升,其个人风格很可能影响世界某一领域、某一地区的关键事务。

可以说,在罗斯福之后,历任美国总统成为了美国乃至世界政治风景中最引人瞩目的标志景观,总统就是联邦政府的化身。当代美国总统研究最杰出的学者、美国政治学会的年度“总统研究终身成就奖”得主弗雷德·I·格林斯坦就以此视角,对从罗斯福到奥巴马的13任美国总统的履职经历进行了梳理分析,写成《总统Style:从罗斯福到奥巴马》一书,指出每一位美国总统都存在性格、风格等多方面的差异——就是这些差异,才让总统这一职位的行动特点、权力边界在大政府背景下得以固定。而这些差异,也让美国的对内对外政策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情境下出现了变化,一次次背离政治分析家的预测,从而带来了一个激荡变化的当今世界。

弗雷德·I·格林斯坦曾任国际政治心理学会主席,现为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荣休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在长达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一直将美国总统这个职位的运作作为重点课题,并为此面对面采访过福特、卡特、克林顿三人。

《总统Style:从罗斯福到奥巴马》这本书,对罗斯福到奥巴马的13位美国总统采取了简要评传的方式,在每章开篇时摘选列出传主就任、卸任演讲或在任期间参加重要活动时的讲话中的名言,以及政界其他知名人士、媒体对其的评价;然后以简短的篇幅介绍其基本背景、政治风格、行使总统职权的特点等情况;最后再以六大特质对传主进行评价:公众沟通(意识和能力)、组织能力、政治技巧、政治预见水平、认知风格、 情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采用了同样的评价标准,读者可以从这本书介绍的事实和具体分析中了解到,为什么政治学界和美国公众对富兰克林·罗斯福这样一位战时总统的评价会出现截然相反的两极分化态势。比如,罗斯福将集权式的企业领导风格引入美国联邦政府,采用一种令人捉摸不透的风格和让助手之间相互制约的做法,以提升总统领导力、影响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但这也造成美国政府内部“揣摩上意”的倾向。罗斯福的做法被后来的肯尼迪、约翰逊等多任总统采用,让他们都吃到了苦头:没有人在猪湾事件和越南战争的决策过程中,敢于向他们提出风险警示。又如,罗斯福在推进新政政策时,由于依赖直觉,而不进行充分的决策咨询,导致多项新政政策之间出现自相矛盾和模糊不清的问题,这也给后来的经济学界批评罗斯福新政、大政府、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口实。

弗雷德·I·格林斯坦基于翔实的史料分析指出,艾森豪威尔是战后历任总统中遭到最多误解、最严重低估的一位。学者们通常认为,艾森豪威尔虽在其位,不谋其政,其政策是被幕僚和内阁官员们操控制定的。但美国政府的解密档案却显示,“艾森豪威尔不仅是一个名副其实、不折不扣的总体,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操盘大师。他亲自参与了各种各样的说服和谈判工作……(喜欢)用间接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把那些与自己的非政治化形象不符的政治行为掩饰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尼克松的政治技巧与艾森豪威尔相似,借此在美国外交领域发力,取得了惊人的突破性进展,却因过度发挥(水门事件)而不得不亲手毁掉自己的总统宝座。

肯尼迪、里根、克林顿、奥巴马都擅长公众沟通之法,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其政治影响力(遏制政治反对力量的能力);而事实上在推进民权运动及相关公共政策上比肯尼迪出力更多的约翰逊,就因为糟糕的情绪管理能力、公众沟通意识,而一直受到低估。同样因为不善于对外沟通,被弗雷德·I·格林斯坦评价为具有卓越能力的福特,也总被低估;老布什挟海湾战争大胜之威,在连任竞选中输给克林顿,还是因为忽略了对外沟通(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希拉里和麦凯恩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弗雷德·I·格林斯坦总结指出,政治领导人必须重视“作为公众沟通者(角色)的有效性”,“对总统工作所具有的教育和布道功能漠然处之的领导风格是要付出代价的”。

(《总统Style:从罗斯福到奥巴马》,(美)弗雷德·I·格林斯坦 著,李永成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4 11:15:5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