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牵挂
经过蜿蜒悠长,且又尘土飞扬的鹅卵石公路,再经过崎岖难行杨柳树下的泥巴路,在一个灰砖青瓦的小弄堂,我的养母每周六都坐在那里,手上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眼睛不停地朝着小树林方向看。她知道,那里是我每周六必经之路,骑着一辆永久型的载重自行车,从单位到养母居住地约20多里地。每次养母看到我们风驰电掣骑自行车到她面前时,她心里都有说不出的高兴。赶忙收拾针线活,回家把事先买好的菜肴来烹饪。
那时,养母也就60多岁,身体还算硬朗,虽说孤身一人,但她每天也不甘寂寞,除了做点针线活,还种点蔬菜,吃不掉挑到城里卖。在我三岁时,由于家境贫寒,父母将我送到养母家,一直与养母生活到10岁之后,才在每年学校放假期间,与养母一起过。后来参加工作,每逢周六休息,才回养母那里,这似乎成了一种惯例。有次,因单位工作忙,没有休息日,一连几个星期都没回养母那里。那时也没电话,通讯不方便。小脚的养母在家烧好我爱吃的梅干菜烧肉,还家乡的特产用竹篮拎着辗转好几辆车,才找到我的工作单位,当我看到经过一路颠簸的养母出现在我眼前时,眼睛顿时就湿润了:“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从那以后,我还是坚持每周回养母家,陪养母吃饭、说话,省却养母的一份牵挂。
可是,就在1989年的那个夏季,我又有一些事情耽误了回养母那里,仅仅就一个多月时间,突然接到老家报信,说养母病重已经有40多天了。我二话没说,赶紧回到养母身边,被起养母就去住院,但经过医生诊断,养母得的是肝腹水,已无法救治了。当时,我如同五雷轰顶,强忍着悲伤,把养母抬回家,送她老人家走完了走后一程。如今,每次想到养母对我的牵挂,我都会涌动着对养母感念之情,同时也使我体会到:“树欲静而风不制,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真正含义。在母亲节,让我们好好孝敬父母长辈吧!多抽点时间陪陪母亲。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就应该陪父母慢慢变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