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王晴《别了,我的文艺女青年》
这是一部将自己的生活切片给大家看的文艺作品,让人迷恋的是写作者自己幻觉一般的精神气质。作者王晴在后记中说:“这本书,我写得无比快意,同时也无比痛苦。因为一开笔,我就过于诚实地住进了小说里,附身女主角之上,成为了其中一分子。我是她,她是我。同时她又不是我,因为更多时候的我一抽身,必须回到现实,就看到指向凌晨四点的时钟上……”除此之外,我很喜欢写作者对漂亮句子的偏执症,这使得阅读时常常出现意外,以为不是在读小说,而是陷入一个漂亮句子练习册。
王映霞《王映霞自传》
郁达夫和王映霞这一对被誉为富春江畔的神仙伴侣,却因为相互猜忌而最终离婚的细节,在王映霞的自传中得到详细的披露。郁达夫为了王映霞曾经不顾家室之累,一番热烈的情书轰炸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然而现实生活却又曲折不堪。此书可和王观泉编《郁达夫致王映霞书简》一起,作为了解郁达夫和王映霞的通俗读本,极好读。
★推荐书目:
张桂华《胡兰成传》
关于胡兰成,已然成了张爱玲词条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注释。中国内地陆续出版了胡兰成的作品集《今生今世》、《禅是一枝花》、《中国文学史话》等作品。然而,关于胡兰成本人的介绍多是补白一样地出现在张爱玲的传记中,仿佛胡兰成只活在认识张爱玲前后。现在终于有了一个较为全面介绍胡兰成的传记读本。任职于汪精卫伪政府的胡兰成曾经是汪伪政府的第一支笔,看当年给张爱玲写评论的人中,胡兰成也的确是写得最好的。这部传记,可以让张爱玲迷知道更多的胡兰成,在替张爱玲不平的同时,也好又添一个新的判断。
★最近阅读书目:
贾平凹《古炉》
几乎每次读贾平凹的长篇都是一次受罪,读《废都》是,读《秦腔》是,这次读《古炉》仍是,厚厚的一大本,几十万字,段落厚,针脚密,没有十足的耐心和对老贾十足的偏癖,是肯定读不完的。幸喜,这两方面的功夫我都有。《古炉》陪我在老家过了一个年,俯下脸是快淡忘了的文革时代,仰起头是热闹的春节;俯下脸是扭曲的人性,仰起头是暖融融的人情。俯仰之间,颇令我顿生今夕何夕之感。掩了卷,我会想,在中国这个大古炉村里,在这个很和谐很幸福的时代,假如再来一次文革,我们会不会变成《古炉》的人?他们都是很善良、很纯朴的人呀。
止庵《周作人传》
一个现在已经记不清是什么偶然的机会喜欢上了周作人的文章,于是,就买了一套止庵校注的《周作人自编文集》,2003年至今,断断续续地读了两遍。然后才买了钱理群的《周作人传》,再然后才买了止庵的《周作人传》。事略相同,而传记各异,这才有了钱著止著。钱著也不错,但掺了作者的创作在里头,且重于事功,近乎传奇;而止著则几乎不打诳语,讲究无一事无来历,且重于思想脉络,更近传记。这是我更喜欢止庵这本书的原因。另外,止庵浸淫知堂多年,其遣词造句得周氏遗韵,有时大吊书袋,有时大段抄文,涩乎乎,蛮耐嚼的。
★推荐书目:
略萨《胡利娅姨妈和作家》
略萨去年刚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朋友就送了这本书给我,封面挺俗艳的,一男一女的四条腿在沙滩上走,把书横了看,很容易令人浮想翩翩。第一印象不太好。读完了第一章,接着读,觉得接不上去了,怀疑拼错了版,仔细一看,原来不是,故意弄的,奇数的章节是大故事,偶数的章节是不搭界的短篇小说。于是就觉得这人有意思了。读完了,我仍觉得它讲的是一个俗艳的故事,但俗艳的故事能这样正经地讲,能这样大费心思地讲,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它告诉我们,哪怕是一个俗艳的故事,也要认真写。里面那个疯狂的剧作家卡玛乔可能会成为一个经典性的文学人物,他也许就是你,或者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