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12|回复: 1

光说不练没用!安全生产“认干不认说” 

发表于 2009-11-29 15:30: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黑龙江鹤岗煤矿事故损失惊人,我们为不幸遇难的同胞深感悲痛。事故正在处理中,相信国家有关部门能给公众一个合理的交待。但是有一点不能不说,那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正是该事故煤矿号召职工“全员决战80天,争创安全最佳年”期间。口号喊得震天响,事故却从天而降,这再一次告诉人们,安全生产如同干部在基层,“认干不认说”。你认真对待可能发生的事故,千方百计堵塞漏洞,事故就可以避免;反之,即使口号喊得比谁都响,活动搞得比谁都热闹,也是糊弄人的花架子,最终会给职工带来无法弥补的灾难。

  安全生产事关职工的生命安全,光说不练不行,光说少练也不行。现代国家,人的生命永远应该放在第一位。我们常说不要带血的GDP,不要带血的利润,就是因为,任何物质利益,任何发展进步,都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假如为了物质利益,为了干部的政绩,为了某些荣誉称号,就把人的生命财产放到了脑后,那就是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到了脑后,把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放到了脑后。这样的物质利益、政绩成绩、荣誉称号还有什么意义呢?

  安全生产是一件踏踏实实的事情,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做秀。人们最反感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特别是安全生产,更是一丝一毫都不能。因为大自然不受贿赂,大自然不信眼泪,大自然不被欺骗,大自然不讲情面。你欺骗大自然,大自然就会无情报复;你糊弄大自然,大自然也会毫不留情地糊弄你。你把职工的生命当作自己的生命,把职工的安全当作自己的安全,把职工的期盼当作自己的期盼,把职工的眼泪当作自己的眼泪,就绝对不会将安全生产视作儿戏,绝对不会用响亮的口号或热闹的活动掩盖脚踏实地的安全措施。细节注意到了,可能的后果想到了,救命的措施落实了,四面八方的漏洞堵住了,难道还会发生责任事故吗?

  有的地方发生事故后,不是认真总结教训,不是严厉追查责任,不是采取更加严格的防范措施,而是用所谓的“大检查”、标语口号掩盖错误,堵住公众的口,将责任大化小、小化无。正是因为那些热热闹闹的活动没有真正的防范措施做支撑,那些名为“大检查”实则走过场的虚晃一枪没有核心价值观做底线,才使亡羊补牢的措施和办法徒有虚名,致使灾难一次又一次降临到同胞的头上。

  安全生产认干不认说----这是血的教训,请各级领导切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9 15:31:58 | 查看全部
斩断利益链,别让矿难老鼠屎坏了国企一锅粥



  21日,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截至目前,已有104人遇难,另有4人被困井下。22日,湖南辰溪县郭家湾煤矿又发生矿难,事故已造成11人死亡,1人重伤,3人下落不明。100多人,瞬间殒命,沉重、痛惜之余,也让人沉思: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一次又一次惨剧?

  煤炭产业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开采、运输、加工、销售……在这条利益链中,煤矿工人无疑处于最末端。当其他环节成本增加,处于链条最末端的矿工,势必将成为挤压的对象:降低保障者有之,克扣工资者有之,而在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护等“周期长、见效慢”的环节,千方百计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更是成了一些煤炭企业获取最大利益的“不二法门”。

  尤其可怕的是,这可能使得矿难的发生范围,从黑煤窑、小煤窑、民营煤窑向着大煤矿、国营煤矿进军。因为“劣币驱逐良币”,在这样的恶性竞争下,保障矿工权益,将增加成本、减少收益,而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企业,难免遭遇到“不平等竞争”。最终的结果,是“几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拉低了整个行业对职工权益的重视程度,造成了整个煤炭开采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与利益链相伴的,还有一条“权力链”,资源决定着这根链条上权力的分配。相关的管理部门有“行政资源”,审批、监督、管理,“入干股”、“官煤勾结”等等,正是权力向资源的“异化”。而煤炭企业则有资金资源、技术资源,拥有对“黑色黄金”的开采权。这根链条上,甚至还有记者的身影:报道时的“话语资源”,社会监督时的“媒体资源”,在去年10月的山西矿难“封口费”事件中,监督不也成了一种谋取个人利益的“权力”吗?

  同样,处于利益链末端的矿工,在权力链中,也处于最末端。他们有的资源,仅仅是自身的劳动力,甚至仅仅是自身的健康。靠着这种“廉价”的资源,他们在矿井中工作,靠身体抵御满是粉尘的工作环境,用生命为各种安全隐患埋单。也正因为这种“资源”的“廉价”、“易得”,“你不干,自然有人干”,所以一些煤矿企业或是矿主能堂而皇之地置他们的工作环境于不顾,置他们的生命安全于不顾,酿成一起起事故。

  因此,要减少矿难的发生,还得从这两根链条出发。

  在安全生产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均“失效”的情况下,应该启动利益调整机制。一旦发生矿难,轻则处以巨额罚款,重则关闭煤矿或企业。但矿难中十几万甚至几万的赔偿,与“煤老板”积累的大量财富比起来,实在是“九牛一毛”。

  实际上,加大处罚,也正是增加矿难的“机会成本”,让利益链条向着末端倾斜,虽然这样的倾斜来得有点晚。同时,还需要强势的法律推进重罚与重罚的执行,不用再让“安全生产守门人”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发出“重罚保平安难执行”的无奈感叹。

  而“权力链”中,也应该向末端倾斜。可以增强煤矿企业中工会组织的作用,通过工会,增加工人在“劳资博弈”中获胜的砝码,让“安全”的掌控权,向真正切身承担“不安全”后果的工人转移。在这么多起矿难事故中,我们既无从听到工会的声音,也未见工会组织被问责或是担责。作为工人自己的组织,工会也理应在进行安全监督、维护矿工权益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任何事后的补救措施,都无法挽回100多条鲜活的生命。亡羊补牢,在性命攸关时,总是显得乏力。生命不可定价,生命也当无价,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利益链条和权力链条上,真正让处于末端的矿工们,赢得相应的尊重和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