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江西省瑞金市牢固树立“党建+”理念,采取“党建+精准扶贫”模式,使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无缝对接,实现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同步发展新局面。
干部结对,帮扶网络织得牢。着力解决“谁来扶”的问题,确保精准扶贫、精准到位。一是结对帮扶全覆盖。依托成熟的“连心”工作体系,严格落实单位驻村帮扶、干部“6543”结对贫困户制度,即县处级干部结对帮扶6户,科级干部结对帮扶5户,一般干部结对帮扶4户,村(居)“两委”干部结对帮扶3户。全市共安排127个市直、驻市单位挂点223个行政村,4100多名党员干部组建223支扶贫工作队,结对联系7.89万贫困群众,实现单位定点扶贫和干部直接联系服务贫困群众双向全覆盖、常态化。二是集中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按照“党务干部派弱村、经济干部派穷村、政法干部派乱村、科技干部派产业村”的原则,选派223名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帮助农村建强基层组织,协助做好精准识别、扶贫规划、产业发展、贫困户技能培训等工作。通过下派干部对精准识别的严格把关,全市共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25323户、78914人,系统梳理归纳了因病、因灾、缺资金、缺技术等12种主要致贫原因,为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措施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建好平台,脱贫过程记得实。重点搭建线上、线下两个服务平台,全程记录干部结果帮扶过程和贫困户脱贫实效。一是办好干群“连心”精准扶贫手机平台。拓展96333群众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办好干群“连心”精准扶贫手机平台、96333微信公众号和政务微博,利用新媒体手段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展示干部风采,晒出每位干部帮扶成绩单,实时更新帮扶工作进度,让扶贫工作接受社会监督、群众评议。二是建立精准扶贫工作室。在全市223个行政村推行村级一室、一橱、一袋、一牌、一卡“五个一”工作法,依托村便民服务站,建立“便民服务+精准扶贫”两位一体的精准扶贫工作室,设置贫困户脱贫档案橱柜,实行“一户一档”,设置脱贫户长期性公示牌,制作成精准扶贫工作卡,确保帮扶不走过场。
点面结合,示范引导抓得好。在“党建+精准扶贫”实践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一是以点带面抓示范。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坚持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市重点打造了38个“党建+精准扶贫”示范村,确保每个乡镇都有2至3个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示范点。比如,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2015年以来,全市贫困村共注册成立合作社71家,瑞林镇、冈面乡、丁陂乡贫困村98户农户与企业合作造林1107亩,每亩将获得分红106元,有效促进了贫困村产业化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二是片区开发抓示范。探索片区综合整治的方式,示范带动贫困村发展。统筹实施叶坪乡田坞片区综合整治项目,涵盖腰布、新院、田坞、朱坊、洋溪、叶坪等6个村,在水利、交通、村庄整治、文化、医疗等各方面综合推进,片区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仅发展产业一项就增加人均纯收入1200元,带动周边267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建章立制,督导考核把得严。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亲自抓部署、抓落实。一是建立联系点制度。每个乡镇至少安排1名组工干部定点联系,定期督查指导“党建+精准扶贫”工作,严格责任落实,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联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定期通报制度。组建工作微信群,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实现推进工作“微调度”,层层传导了工作压力、形成了动力。工作开展以来,共发布进度通报45期,“微调度”20余次。三是建立微信现场观摩制度。运用红都党建微信公众号、工作交流微信群,分期刊发各乡镇推进“党建+精准扶贫”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典型案例和宣传展板。目前已刊发17个乡镇的经验做法、38个典型案例和76块宣传展板,促进了工作交流。四是健全考评体系。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将扶贫攻坚工作纳入到各单位、各乡镇综合考评体系和干部选拔任用评价体系,对精准扶贫不达标的,实行“一票否决”。(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委组织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