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2|回复: 0

陈洪绶的怪趣味与真性情

发表于 2016-5-6 08:25: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陈洪绶是一个怪人。
  陈洪绶的个性仿佛毕加索,醇酒妇人是他的灵感来源。毛奇龄《陈老莲别传》中写道:
  “顾生平好妇人,非妇人在坐不饮;夕寝非妇人不得寐。有携夫人乞画,辄应去。”
  更有甚时,“及酒边召妓,辄自索笔墨,虽小夫稚子,征索无弗应。”
  陈洪绶把对妇人的喜爱也带入了画中,与以往传统仕女画相比,他一改传统闺怨女性形象,让画中女性从被人看的角色转化为具有自主性的角色,赋予她们自身的情思,平等地、充满同情和赞美地表现她们的内心世界。
  右侧女子长衣及地,宽袍大袖,头簪钗饰,脸以“三白法”表现;呈肥美状,秾丽丰满,左手执折扇,右手插腰,身佩香囊,一幅凌然不可冒犯之状。线条细劲较均 匀,多重转折与轻重变化,有唐人之遗风,恰如其分的表现出了人物的神采。她似乎就是陈老莲本人的化身,睥昵世间一切不平,显得高贵而典雅。
  陈洪绶擅长的高士题材也是如此一改传统。高士佛陀们都头大身小,宽袍广袖,高古奇骇。
  画风如此不同,总让人好奇万分。这样的人设看久了,却觉得万分有趣,越看越有味道,眼睛甚至不舍得离开画面,想要看出些更多的意味出来。
匡时2014春拍 陈洪绶《炼芝图》RMB13,800,000
  《炼芝图》所绘内容是陈洪绶画作中常见的高士题材,命为《炼芝图》,其实颇有可以玩味之处。
陈洪绶《炼芝图》 局部
  画中一老人头着纶巾,侧坐于蕉叶之上,其前横卧一嶙峋怪石,以为几案。石上横陈古琴,包以锦绣,老人双肘支琴,而注意力并不在琴上,而是双目远望,若有所思。画面尤可称奇的地方,是在老人前方有一铜炉,上煮桃花,一扇置于炉侧,却无人持扇祝风,颇觉荒落而奇诡。
眼神若有所思,又仿佛空洞的发呆。
  在老人身后,一童子持藤杖而立,相貌清奇,器宇不凡,这个童子微微低首,目光落在铜炉桃花之上,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也有些不可索解的意态。
迷之煮桃花
  而此幅作品中,置于铜炉之上并非灵芝,而是桃花。在历来的记载和传说中,桃实是作为长生永年的象征,桃花 也不免沾了仙气,《神农本草经》就说桃花“令人好颜色”。可见在古人眼中,桃花亦是驻颜永命的仙家之选了。不过艺术家得世界总是独特而微妙,用桃花替换了 灵芝,用心不在焉代替了殷勤炼制,就更多了几分荒诞和深情。
  正如陈洪绶所言“何事生多艰,春闲便看桃。繁华如可爱,那得恨常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