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44|回复: 35

母亲三篇

发表于 2016-5-6 13:35: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四世同堂去郊游

四世同堂去郊游
                                               母亲三篇
                                                             母亲识字
         母亲在保定读到三年级时,日军占领了保定,不得已被其叔父接回了乡下避难,从此便与读书断了联系,然而80年来,母亲所学有限的汉字不但没有就着饭吃掉,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长在不断地发扬光大,如今90岁的她老人家不但能读书,而且由于耳朵不好使,看电视时全凭字幕了解内容,这完全得益于她的聪明与坚持。
随着汉字、汉语拼音的不断改革,母亲读书时所学的拼音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这为她查字典学汉字制造了不少麻烦.但她自有高招,靠“识文断字”进行汉字积累.
        “识文断字”的正解其实是比喻一个人有点文化知识,但母亲却把它用于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判断一个字的读音、揣摩字义。几天前下楼蹓弯时,看到民警贴出的安民告示:近日本小区内发生了两起蹓门撬锁事件,请居民朋友们注意防范,家中不要放置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看到这则告示,母亲先会通读一遍,然后把不认识的“撬”字看上几遍,回来后就问:“一个提首加三个毛字,念撬(qiao)吧。”得到了我们肯定的答复后,母亲十分得意:“我就知道是念撬(qiao),这个字和锁放在一起,又和小偷有关系,不念撬(qiao)才怪呢。”看着她老人家心花怒放的样子,我们也由衷地高兴.
                                                            母亲的智慧
        “家有一老,似有一宝”,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年迈的母亲没我们的文化程度高,不会用电脑不会发短信,但她的生活智慧,总能让我们取之不竭,而且是百度不出来的。        春节时期,大鱼大肉的吃得反胃,母亲便让我买来一个大红萝卜,洗净、切条放在微波炉里烘干一下再放到暖气上晾着,待水分完全消失后,便用一铁锅放少许水,放上花椒、少许酱油,再把干萝卜条倒入水中开火翻炒,一直把水全吃进去后,把萝卜条盛放碗内上锅反复蒸透,淋上香油,那叫一个好吃。一贯肉食的儿子吃了母亲的这道自制咸菜后开玩笑说:“姥姥,我给您申请个专利吧!”
           早年间,人们都穿棉布衣服,男士的冬袜大都是棉布缝制。一次三舅送了母亲和大舅家各一捆棉布,来年开春时,母亲看大舅父大热天的还穿棉衣,以为大舅妈没有时间给舅父做夹衣,便让大舅妈给舅父剪裁后把布料拿给母亲,母亲帮忙缝制。然而,大舅妈却说家中早就没有做衣服的布料了。母亲不解:“没看你家有几个人新衣上身啊,三哥送了那么多布,都去哪里啦?”再三追问下,终于找到了缘由,原来冬天的棉袜易破,两个冬天下来,大舅妈把一大部分棉布都用做了做棉袜和补棉袜了。母亲听完气得不行:“你不会先把家中每个人要添制的单、夹、棉衣都裁完后,用边角余料来补袜子吗?”正是由于母亲巧手安排,一捆棉布支撑了一家人好几年的穿衣用度,而且大人孩子全都年年见新体体面面。

92岁的母亲还能穿针引线

92岁的母亲还能穿针引线

           过节时,我和老公单位都发了柴鸡蛋,再加上朋友送的,一时之间,家里的鸡蛋成了负担,在母亲的执导下,我用煮开的花椒、大料水把盐化开,把鸡蛋沾上白酒,待鸡蛋晾干、盐水放凉后,把鸡蛋放到盐水中。过了半个多月,我拿出了十个腌好的鸡蛋准备煮熟吃,当我把生鸡蛋再往腌蛋坛里放时,母亲叫住了我,她让我拿来一枝笔,把准备放进腌蛋坛的十个鸡蛋每个上面写上个“1”字,她说,这样下次再捞蛋时,就能区分出哪是先放的哪是后放的,免得捞到后放的吃不出滋味,而先放的又腌得太久太咸不好吃.
           如今我家的这坛腌蛋里,已经放进了“3”号蛋,每天早上吃着咸淡可口喷香流油的腌蛋,真是好幸福啊。

                                                                  母亲的语言
           母亲能说会道在街坊四邻里是早就闻名的。最早的一段佳话是母亲在“四清”时期激辨“卢阎王”。文革“四清”时期,由于当时政治气候的原因,一些家庭成份不好的人都人人自危,而“卢阎王”仗着自己几代清贫所谓的根正苗红,当上了民管会的头头,对居民竭尽欺辱,但人们为了自保大都敢怒不敢言。一次,因为二姐出天花,母亲耽误了几天出工,“卢阎王”便召集大会含沙射影地批评母亲无故不出工甘当寄生虫,后来居然出口不逊道:“算什么东西!”这一下子把母亲惹怒了,母亲揭竿而起:“姓张是什么东西你不知道吗?那你去称四两棉花纺(访)一纺(访),姓张的行得端坐得正,脚趾縫的泥都比你牙床的肉香!”母亲此举真是大快人心,但同时也有许多人为母亲捏了把汗,让母亲赶紧低个头认错,免得惹大麻烦。果然,平日里骄横贯了“卢阎王”斗不过母亲,便去找“四清”工作队撑腰,对于工作队让母亲写检查向“卢阎王”道歉的要求,母亲据理力争:“我只是一个民妇,没有文化,姓卢的是国家干部,先出口伤人的是他,要说道歉,他得先道歉才行。”母亲说得在理,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母亲激辨“卢阎王”的事情,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母亲的语言很丰富,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她都有应对的妙语,让人听着不烦。
           小时候教育我们节约粮食,做饭要有计算,她会说:“灶台上省一省,累死种一顷。”
       她教育哥哥要奋进:“前十年看父敬子,后十年看子敬父。”
          邻居五娘因偏疼自家闺女惹得儿媳不高兴了,母亲劝儿媳:“东西街南北馆,人人都有偏心眼,哪个当娘的不疼闺女?等你的儿女长大了,你也娶了媳妇就理解你婆婆了。”回过头来她又劝五娘:“水流归大海,落叶要归根,闺女家是迎来送往,儿子这儿才是常住久安,闺女媳妇都得疼。”
结婚时因公婆务农经济条件不好,母亲教导我:“你公婆一年才过一个秋,这个秋有没有收成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而你是月月都过秋(指我每月都领工资),每个秋都丰收,我做主,你结婚安家公婆那里就别指了,自力更生吧。”
    大哥的儿子都生了儿子,母亲见到了第四辈自然是高兴,但高兴的同时也不忘记对孙媳妇念叨几句:“教妻初来,教子婴孩,孩子是得疼,但也得立规矩,从小就得管!”    [upload=2]
   王秀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6 14:03:52 | 查看全部
幸福的一家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6 14:07:11 | 查看全部
四世同堂~大爱无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6 14:21:51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wxl18518) 的帖子

好文章,祝天下的妈妈都健康长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6 14:32:57 | 查看全部
母亲真的很伟大,92岁高龄依然那么健朗,祝福母亲永远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6 14:33:17 | 查看全部
字字句句都融进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学习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6 14:33:30 | 查看全部
王老师继续赐稿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6 14:43:4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6 19:43:14 | 查看全部
和睦的四世同堂让人羡慕!祝福老人家健康长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6 21:37:36 | 查看全部
秀玲对母亲的爱在字里行间体现,祝福慈祥的妈妈健康长寿,幸福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