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63|回复: 0

古有蒲松龄 今有黄快板 百姓口中的“非遗”

发表于 2016-5-9 14:09: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因一部《聊斋志异》闻名海内外,而中国研究蒲松龄的第一人路大荒就来自蒲翁故里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松龄路街道菜园社区。现如今,菜园社区又出了一位“国宝级”的圣贤之人—当代板话大师黄玉庆,人称“黄快板”。
蒲松龄用虚幻的“狐仙鬼怪”去描述世界,而黄玉庆则用通俗易懂的板话,去真实地反映百姓的喜怒哀乐。近日,我们来到黄玉庆老师的家中,只见年已80高龄的他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正用手机编写板话。
个头不高、谈吐幽默、穿戴朴素、正直乐观,初次见面,黄老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代的“活聊斋”
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在文学艺术创作上,民间更是藏龙卧虎,人才辈出。黄玉庆的学历仅止初中,亦不是科班出身,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民间老艺人,草根艺术家。但是,任何艺术家都不是天生的,梅花香自苦寒来,黄玉庆也不例外。
对于板话的创作历程,黄玉庆历历在目。“我小时候非常喜欢《武松传》,经常到淄川大集上听,渐渐的就迷上了快板。”当时的淄川大集非常热闹,有说书的也有玩马戏的。可是黄玉庆就喜欢人家说武松快板,每集不落听多少遍都不够,渐渐地快板的种子在他心里扎根了。
1995年,年仅18岁的黄玉庆来到蒲松龄故里蒲家庄小学,当了六年教师。由于住宿在蒲家庄,一到晚上,学生、家长都会去找小黄老师拉呱聊天,课余假日,他也经常去百姓家串门。这个讲讲聊斋故事、那个唱几段聊斋俚曲、再去蒲松龄故居参观参观……在蒲学、聊斋文化的熏陶下,他效仿蒲松龄,搜集民间故事和身边的好人好事,并用板话编写出来,每天晚上步行几十里路从蒲家庄到淄川城里投递稿子。他像痴了、疯了一样,天天写,一写就是60年。
说了半天,那何为板话呢?说白了,板话就是介于顺口溜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字题材,贴近百姓、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韵感十足,最少四句,多者不限。
因为写板话出了名,1962年他被借调到区文教科。当时正值修建萌山水库、太河水库,黄玉庆就带着十几个宣传干事到大坝上搞宣传。白天采访、晚上写板话、排练,第二天大家去表演,他就继续采访写板话,“我当时不停地采,不停地写,近乎于疯狂了。”他笑着说。那段时间,黄玉庆走遍了淄川山区的200多个村庄,走街串巷寻找素材。后来他调入淄川图书馆担任馆长,直到退休。但他的板话写作从未停止过。
如果说蒲翁的聊斋是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那黄玉庆的板话就是揭露时弊、一针见血。无论是方言俗语的运用还是作品题材的选取,黄玉庆的板话里总是带着点聊斋的韵味,成为当代的“活聊斋”。
百姓的“发言人”
无论是歌颂农村新风尚的《江冒富进城》、《相亲记》,还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种菜篇》、《养猪篇》以及《反腐败》……他的作品都是来自基层群众,反映的也都是群众身边的人和事,融入民俗俚语,透着浓浓的乡土味。
他出版的《武松新传》、《黄快板板话》两本书,成了反映社会变迁的大型百科全书,表达了百姓的心声。一问世,大家就争相传阅,出现了“一书难求”的局面。因此,说他是“民俗专家”一点不为过。近日,黄玉庆去华光眼镜店配眼镜,当店主得知他就是“黄快板”后,非得免费给他配副好眼镜,目的就是让他好好保护眼睛,多替老百姓说说心里话……足见其作品深受百姓欢迎。
“三十五年一挥间, 智慧心血献奎三,自从接把挑大梁, 呕心沥血谋发展,坚决依靠党领导,两委成员是群贤,父老乡亲撑着腰,谋划策略来攻坚。”这是黄玉庆赞颂昆仑镇奎三村书记孙启锋的板话。随着大量的先模人物涌现,黄玉庆把淄川区十佳村书记、创业先锋人物等30多人的事迹材料提炼概括,编写成简洁明了、朗朗上口的板话,并用2米长、800厘米宽装裱起来,专门送上门。
他出口成章,走到哪里都是笑声一片,而且凭着时效性强、诙谐幽默、出手快的创作风格,得到了“黄快板”的绰号。前几天去药店买药,他听到老中医为癌症病人治病的故事后立即脱口而出:著名中医许树东,一生专攻肠胃病,治疗肠胃是专家,名不虚传肠胃通。中医治癌效果好,他和西医大不同……难能可贵的是,他永远保持一颗正义之心,不愿写的花钱请他也不写,愿意写的即便熬通宵也要写出来。
采访中他说的最多的就是要弘扬正气,而他的板话也时刻向人们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他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敢讲真话、讲实话,深入浅出、老少皆宜。自己学生高升时他劝诫说:自古至今有名言,不义之财不可沾、老老实实走正道,朝朝暮暮都安然。他从来不怕得罪人,担任区政协委员连续20多年,提出了许多尖锐的谏言。对于当地官员他这样提醒到:执政为民靠德威,话音出口重如锤,群贤相助成大业,执着追求永无悔。
民间的“非遗者”
蒲松龄在路边摆茶摊搜集素材,而黄玉庆却是在街边巷口卖菜来增长见闻,可谓殊途同归。
“退休后,我和老伴一起在家种起了小菜园,但我没有放下写板话,一有时间我就写,要是那天不让我写我就痒。现在我正准备出版《黄快板板话》下集,已经写了700多页了。”黄玉庆笑着说。
在他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他的小菜园,虽然只有3分地,但里面韭菜、生菜、黄瓜、甘蓝非常齐全。他说,自己吃不了,就用小铁皮车推着走街串巷去卖,而这生活点滴,都是他的创作素材和灵感。而他另一个交通工具就是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可以想象,80岁的老翁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或推着一个小铁皮车走街串巷,实在让人敬佩。
现在大家都有体会,年龄一大就眼花看不清,而80岁的黄玉庆只有在12年前动过白内障手术,到现在眼睛都非常好。最让我们吃惊的是,他所有的板话都是用手机编写的。他当场娴熟的用左手演示。由于天天打字,他手机上的字母键都模糊不清了。一个年逾八旬的老翁,用起手机来,竟然比年轻人还要熟练,而且只用一只手。
可一开始用的时候,他正在编写《道德四字经》,近200行的文字,由于不会保存,一连编写了四次。现如今,他的“黄快板博客”里,嬉笑怒骂皆成板话,几乎天天更新,而且他还在网上收了几个高徒。
正是靠着这种坚持和执着,他用板话记录着身边的点点滴滴,六十年如一日,笔耕不缀,创作的板话作品不下3000篇,很多作品被一些大刊物选登,其大名和创作业绩被载入《中国民间名人录》、《中国名人大辞典》等。
对待荣誉,黄玉庆总是淡然一笑:“我只是为了弘扬板话这个国宝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殊不知,他已成百姓口中的“非遗”。
(闫盛霆 仇慧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