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5月8日“母亲节”前夕,一份主流招聘网站发布的《2016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8成职场女性当妈后考虑跳槽,且以上班地点远近为求职的首要因素,以便降低生活强度,薪酬高低倒“退居”次要因素;超7成女性不愿做全职妈妈。因为生活压力大,单靠丈夫的收入不够用;面对要“生”还是要“升”的职场压力,80后、90后女性往往优先考虑职场发展……事实上,职场妈妈的现实需求,已经衍生出一条庞大的产业链,从员工福利到社会心理,俨然成为未来的新风口。
职场妈妈产业链,首要拼的是职场配套服务,无论是办公区里的母婴室儿童区,还是带娃上班的软福利制度保障。还记得谷歌为职场妈妈开辟的儿童乐园式母婴室吗?近年来,美国已有超过180家企业允许员工全年带娃上班,而不仅仅是在作为企业文化展示的“带娃上班日”当天。而这类企业多集中在IT科技、广告、设计、金融、法律等行业,似乎证明专业性强、工作资历重要、智力密集型行业对职业妈妈的包容度,胜过可不断补充新人取而代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别是在老龄化形势严峻、职场劳动力缺口大的日本这类国家,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允许“带娃出勤”,以巩固艰苦创业期和上升发展期的女员工的忠诚度。
当企业“hold住”一个能手兼熟手的职业妈妈,比投入时间精力培养新人的投资回报率更高,同时可凸显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也就难怪哺乳工具包、带娃工作区等软硬件配套,成为企业文化及人才争夺的新时代福利。
针对职场妈妈的软硬件“装备”,也成为小而美、利润高的专业细分市场。比如琳琅满目、设计精巧的通勤妈妈包,小巧不显眼而符合人体工学的挤奶器、便携式甚至仅为易拉罐大小的储存乳汁的迷你冰箱、远程监控孩子状态的微型摄像头及手机应用APP、可感应婴幼儿体温而远程遥控的智能家居用品等。而基本上,所有职场妈妈“装备”都因其便携性、专业性、科技集成度而比常规产品贵。
职场妈妈产业链,还调动了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闲置市场”。在全球养娃费用最贵的国家英国,托儿费用平均可占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逼得不少职场妈妈转行全职妈妈,放弃工作。在欧美,子女出“月薪”买保险请父母带娃,已经不是新闻,连“租个奶奶来带娃”都成为一种新型个性化上门服务。
德国政府历时几年试行,当前在全国推行的“出租爷爷奶奶”计划,将通过体检及面试的老人纳入社会部门的“轮候名单”,与候选家庭“配对”、试用并正式签约,由老人承担放学后接送“别人家的孩子”,包餐或陪伴游戏等服务,直到孩子的父母下班后接回孩子。由于租个爷爷或奶奶的费用一般只是雇佣保姆费用的半价,政府部门“筛选”后的老人又比一般的保姆知识素养、人生阅历等丰富得多,退休老人的“带娃市场”可有效降低职场妈妈的压力,备受好评。日本甚至兴起了男士承担家务和带娃的“家庭主夫”新潮流,以保障高收入的职场妈妈能兼顾职业发展和提升家庭生活质量。
据估算,5年内受“全面二孩”政策利好影响,将增加1800万新生儿。如何保障职场妈妈们的权益、提升职场妈妈们的福利,调动职场妈妈们的消费力,正衍生出下一个风口。
来源:深圳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