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8|回复: 3

工匠精神能否生长,要看制度“指挥棒”

发表于 2016-5-10 06:31: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是制度的产物。这是人类社会的特点之一。研究表明: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而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对一个人产生不同的激励,从而导致其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
  关于制度的力量,有个经典故事。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这就意味着从概率上来说,每一千个跳伞的士兵中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丧命。军方要求厂家必须让合格率达到100%才行。厂家负责人说他们竭尽全力了,99.9%已是极限,除非出现奇迹。军方就改变了检查制度,每次交货前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从此,奇迹出现了,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100%。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本质特征。而对精致、卓越的追求,是需要时间与空间保障的。没有时间的保障,就难出精品;没有空间的保障,就难以创新。所以,促生“短平快”思维与行为的制度,显然是与工匠精神相悖的。反观我们现有的制度与政策安排,有不少都是急功近利的。今天读者来信谈及的科技体制机制方面的诸多问题,如评价体系重数量轻质量、人员考核周期短、人才计划碎片化、科研管理行政化等,包括国内技能大赛与世界技能大赛相比过于追求难度与速度的竞技理念与赛制设计,都较为典型地反映出这方面的问题。
  评价体系重数量轻质量、人员考核周期短问题,绝不仅仅存在于科研领域,教育、医疗卫生以及事业单位等诸多领域的职称考核评定,几乎都难逃此律。为了晋升、为了获奖或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短平快”等急功近利行为泛滥。正如来信所说,科研工作不是简单重复劳动,需要高度专注、深度思考、长期积累。如果考评机制只求数量不重质量,评出来的成果之学术水平就会大打折扣,剽窃、抄袭行为也就难以遏制。
  此外,过于频繁的考评不仅困扰着科研人员,也成为困扰老师教学的一大问题。没完没了、名目繁多的考评、检查,使许多老师疲于应付,很难将精力集中在教学上。诸如此类的制度导向使不少领域充斥着浮躁、功利气息。
  更为令人忧虑的是,许多明显不科学、不合理的体制机制与政策,由于自我强化和惯性的作用,长期延续,经久不变,一点点地将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销蚀、消解,那些不忘初心、锲而不舍、追求极致的工匠、大师们,则越来越被边缘化、被冷落。
  所以,要培育工匠精神,以什么样的制度激励至关重要。就目前而言,其土壤的重植、环境的更新必不可少。要让工匠精神生长,制度“指挥棒”得转向。不改变那些不科学、不合理、不适宜的体制机制特别是业绩、技术职称等的评价机制及薪酬制度,要找回、促生、弘扬工匠精神,难!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10日 20 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07:26:06 | 查看全部
劳动竞赛版块欢迎各位老师快乐阅读,祝您开心快乐每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07:26:18 | 查看全部
1给力.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07:26:2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