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7|回复: 3

百度“内部信”和公众不在同一个频道

发表于 2016-5-11 11:49: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百度“内部信”上来就用“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用“中国市场”、用鲁迅、钱学森等来感召民众,这些让李彦宏说起来就“几近哽咽”的词句,公众反应平平。
  据报道,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10日面向全员发出内部信,信中表示,强调用户至上,牺牲收入在所不惜。
  一个有故事的人、一个有故事的公司,自己感动自己很容易,但感动更多的人显然并不容易。“内部信”上来就用“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用“中国市场”、用鲁迅、钱学森等来感召民众,这些让李彦宏说起来就“几近哽咽”的词句,从公众角度看,反应平平。
  不是说民众不需要梦想的感召,也不是说中国市场不需要自己的搜索引擎,而是李彦宏或百度目前根本就没有与公众在同一个平台上对话,更不要说道歉了。
  在“内部信”中,李彦宏指责了“不同部门”为了绩效指标分配的争吵,指责了“一些高级工程师”的纠结与妥协,并以他者的口吻,轻描淡写提及百度“商业推广的公平性和客观性”,以及“产品的过度商业化”,眼看着就要开始检讨百度的商业伦理了,却又轻轻荡开,将价值观扭曲的原因归结为市场压力。换言之,大方向并没错,错的只是手段。
  这样的“检讨”未免轻飘,甚至不乏某些表扬与自我表扬的味道。一个企业无论采取怎样的商业模式,追求业绩都是其天然的诉求,问题是,企业必须承担企业公民的义务,为其赚取的每一笔钱负责。当竞价排名为百度带来亮眼报表的时候,百度不应该只是看到其间的利益,更要看到这一模式对社会公众的诱导与影响。
  其实,用户并没有与百度渐行渐远,真正致命的是尽管时时日日离不开百度,却在内心深处滋生强烈的拒斥和疏离感。在这种疏离感面前,企业过往的辉煌只能是浮云,不仅不可能赢得同情,反而会因为底线的一降再降而激起公愤。
  尽管百度也注意到,今年1月的贴吧事件、4月的魏则西事件,“超过了以往百度经历的任何危机”,但却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症结,或者说,百度并没有意识到其无底线商业伦理对民众的深刻灼伤,而是依然沉浸在昔日的辉煌中,不无傲娇,不无委屈。
  这一点,从其列出的几项改变中可见端倪。一票否决、倾听用户声音、先行赔付等等。这些措施看上去很“实”,也不无操作性,但却仍然停留在现有的危机应对上,更着眼于试图化解百度当下的困境。左手否决右手?用户声音是谁的声音?如何认定?由此,也使得其“壮士断腕的决心”不免凌空蹈虚。
  而从一个更宽泛的视界看,百度走到今天,监管责任的乏力乃至缺失,同样值得检讨。比如,调查组也要求百度改变竞价排名机制,不能以给钱多少为主要权重来排名,那么,互联网广告,或者说类广告的竞价排名究竟如何规范管理?这不仅是百度的考题,也是管理部门的考题。
  说到底,“魏则西事件”能够有目前这样的溢出效应,与其说是中国网民的集体推动,不如说是一些互联网巨头公司长期以来无视公共利益的累积效应。这也表明,世界是公平的,企业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与其半遮半掩,还不如坦坦荡荡。就像李彦宏说的,从“大企业”跑向“伟大企业”,不仅要有拓展业务的“体力”,更要有坚守简单可依赖文化的“意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1 18:10:05 | 查看全部
感谢新宇老师带来分享,问好辛苦老师,欢迎各位老师快乐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1 18:10:37 | 查看全部
开心快乐送给你.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1 18:11:5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