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
上海大学理学院党委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引领发展”的工作目标,以“依托学科抓党建,服务中心促发展”为理念,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最活跃细胞上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党支部建在学科点上
上海大学理学院教工党支部除1个行政党支部外,其余16个党支部均建在学科点上,实现了“支部建在学科团队上”的全覆盖。此外,学院党委还积极探索在重大科研项目组、重要科研团队、科研平台、学生社团,如应用物理光电子教育高地、085材料基因组项目、上海大学数学实践工作站、学盟社、数模社、电子社、实验进阶社、力志社上新建临时党支部,通过整合资源、创新载体、搭建平台,主动服务于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服务于科学研究和基地建设,服务于社会需求和校地共建,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中心、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新型组织关系为人才培养注入活力
学院党委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本”,着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的优秀人才,使党员教师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同时让学生在服务实践中接受教育,认识自我,实现党建与人才培养的“双赢”。制定了一整套以老带新,培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计划,要求经验丰富的党员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切入”,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除了进行积极、健康的党内学习和业务交流,及时发现和纠正青年教师思想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党员教师还从听课、辅导、批改作业、试讲等各个环节为青年教师严格把关,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学校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新型组织关系的建立,为人才培养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推进以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的“人才强院”战略,在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建设高原学科团队等方面坚持“党管人才”,使人才真正地跟随党的引导,为人才的成长发展搭桥铺路。一些党员教授、长江学者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创新团队、交叉学科等方面获得殊荣;一些党员教授先后入选“千人计划”,受聘“长江学者”、“东方学者”,获得“杰青”、“优青”。发挥基础学科优势,以建设学生专业社团临时党支部为着力点,以学术活动、本科生提前进实验室、参与学科竞赛和导师课题研究为抓手,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并通过设立大学生党员服务平台“红帆岗”、借助“院长日”、“导师日”等活动的开展,积极开拓上海大学“导师制”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注重发挥导师在学生党建中的引领和服务作用。
依托学科抓党建,服务科学研究和基地建设
引导党员教授等一批学科带头人在科学研究中创先争优,做好表率,并重视对党员学科骨干的培养,把党员培养成学术骨干,把学术骨干培养成党员,以此提升服务型党组织在科研一线中的作用力,有效发挥“最活跃的细胞上”的服务型党组织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科研合力的形成、学科梯队的建设等方面的引领和服务作用。同时,学院党委还在实践基础上,通过党建课题、党建好项目立项的方式,研究探索服务型党支部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使支部建设与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目前已取得较大的成效。近几年来,理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获得持续保持高位的发展态势,占全校项目数的25%左右,其中获基金资助的党员有88人,占主持项目总人数的56.8%;理学院每年发表的SCI论文数占全校的一半左右,其中体现原始创新成果的国际顶尖核心刊物论文明显增加,论文作者中党员占60%;学科建设与基地建设也取得了新的突破,流体力学获得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力学获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学、力学列入上海市一流学科,数学、物理、力学获批上海市高原学科,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力学在能源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实验室获建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根据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最新排名,上海大学数学学科进入全球4‰的行列,物理学科进入全球前1%的行列,化学学科进入全球5‰行列。
加强区域化党建,积极服务社会需求
学院党委坚持围绕国家和地方战略发展需求,利用学院的基础学科优势和特色,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沟通交流、合作共赢”的原则,搭建校社共建平台,先后与淞南镇、宝山福利院、临汾街道、上海公安博物馆等单位共建社会实践基地16个,通过论坛讲座、项目合作、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在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文化交流等各方面开展共建活动。同时,分别与上海全友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等签订了科研合作意向。还通过数学实践工作站这一数学科学普及服务平台提供数学实践服务,工作站临时党支部的党员志愿者每年接待中小学生2000多名,为国家和地方的青少年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