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5-11 20:47:22
|
查看全部
采购部小王想采购一批生产原材料,但是在申请款项的时候,被预算专员小宋给驳回了,小宋告知小王:这笔款年初预算没有预留,因此,无法使用款项。眼看着工厂排产日期将近,小王再三告知小宋审批款项,但小宋还是坚持不肯,称只有领导同意了,才能出款。小王只能求助自己在财务的好朋友华仔。华仔告诉小王,预算确实没有,但是经过申请,这笔预算可以添加;另外,小宋坚持称没有预算,也是无奈之举,只要领导同意批准了,也会出款。小王在这种情况下,请示采购部领导协商后,找到财务部经理,并将实际情况告诉财务部,并打了申请报告,获得了财务部的同意。这个时候,小王又找到小宋,把申请报告的审批意见告诉了小宋,小宋了解后,就安排了出款。
此案例中所谓的门就是:是否批准该款项,一旦这个“门关上”了,也就是说同意了该款项,小宋的要求自然就满足了,就进入到这个“门里面”了。小王就能拿到这笔款项用于购买原材料。
另外,在卖场成交中,也经常碰到这种情况。
顾客:“你们的价格真的不能再优惠了吗?”
导购员:“我们报的是最底的价格了,真的没办法再优惠了!”
顾客:“那我到B店去买了。
导购员:“这位大姐,您可以转转,我保证我报的价格是全市最低价。”
就在顾客离去的时候,导购员给B店导购打电话:“小王,等会儿有一个四十多岁短头发的中年妇女去看XXX型号的机器,你那里的价格报高一点,别送礼品,别让她在砍价了。”B店导购:“收到,放心吧。”
家电卖场是一个成熟的业态,一般来说,一个商圈有好几个终端门店,而且属于不同的渠道商,渠道的恶性价格战时常发生,聪明的顾客常以“我到另一个店去买”来最大限度的压价。针对这种情况,厂家除了会制定一致的底价外,并且要求导购员之间的信息互通,避免聪明的顾客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导购急于成效的心理,造成来回多次杀价,损害厂商的利润空间和延长成交时间。销售信息的及时沟通,形成关门捉贼的势态,断了顾客来回用一个店的价格压另一个店的价格侥幸心理,这种半封闭的让价策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有助于提高终端的效率,缩短成交时间。 |
|